首頁>情感>

——想要一段永不分手的愛情?那你需要懂得這些心理效應!

世界沒有天生一對的愛情,更不存在什麼完美契合,就連婚姻專家朱莉也說:“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

因為人類的感情太複雜了,就像你喜歡吃糖,我喜歡吃鹹,你喜歡溫柔,我喜歡霸道一樣,愛的方式有千萬種,所以我們無法讓對方100%接受。

雖然無法締造完美的愛情,但我們完全可以有選擇性地去經營感情,使之更加長久穩定,今天我們就來教給大家8個心理學知識,讓你可以更好地去擁有愛情。

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指的是:人一旦被下某種結論,就會像商品標籤一樣,不自覺地按照這種結論去展示自己。

就像親密關係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用嚴苛的標準去審批對方一樣,指責對方沒能力、懶惰等等,長久以往你會發現對方根本不會因為你的指責而改變,反而會更加墮落負面。

所以感情中,與其指責埋怨,不如去選擇肯定和鼓勵,一旦透過稱讚對方給ta貼上自信的“標籤”後,他反而會在這件事上越做越好。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羅麗歐朱麗葉效應”,顧名思義就像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本身的故事一樣:當兩個人的關係受到外部的阻礙,或否定時,關係內部反而會更加穩固。

所以,當情侶間因為一些矛盾或衝突的時候,可以利用這個效應來讓彼此團結起來。

比如多聽聽身邊人負面的評價,類似於“你們堅持不過多久就會分手”等等這類言論。你們反而會因為這些“反對言論”而更加恩愛,也更加和諧。

隨機回報效應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對賭徒做過一項心理研究,研究表明:賭博之所以上癮,是因為人們對於“賭注”存有僥倖心理。

比起早就知道的結局,人們更喜歡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成就感,所以對此充滿期待。

認知失調理論

研究發現,如果人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人會本能地去調整自己的態度去適應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

也就是說,感情中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對方,可以先改變ta的行為,那麼久而久之對方的態度也會跟著行為一起合理化。

比如對方總是不做家務,你總埋怨只會引發爭吵,你可以換一種態度和對方說。

“我今天不舒服,你可以幫我刷個碗嗎?”或“我來擦地,你來收拾沙發,我們分工合作。”這樣引導對方一次兩次後,對方自然而然會合理化做家務的行為。

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指的是:人一旦擁有某件東西,便會對它進行價值評估,並且對該物價值的評價和關注度要比擁有之前大大提高。

這會讓我們對於所擁有的事物,有較高的敏感度,尤其是快要“失去”的時候,我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它。

因此親密關係中,想要讓愛人對自己投入更多的關注,就要讓對方知道,ta雖然擁有了你,但並沒有完全掌握你,這樣愛人才會持續關注你,愛護你。

近因效應

所謂的“近因效應”是指:印象形成主要是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印象。

比如情侶之間交往,彼此最近的一些行為、性格表現、穿衣打扮等等,會掩蓋以往形成的評價或判斷,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近因效應。

所以在感情中,想要讓對方總思念你,就要在每次分離的時候,給對方留下深刻的正向印象。

比如在對方出差的時候,和對方來一次燭光晚餐,或浪漫約會,那麼對方在離開你之後,會一直被這種甜蜜的滋味圍繞,直到歸來。

富蘭克林效應

我們總以為,給對方添的麻煩越少,越獨立,對方便會越喜歡自己,其實不然,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賀函之所以喜歡上羅子君就是因為,羅子君讓賀函覺得自己是被她需要的,而唐晶則反之。

這不是愛情大道理,這是心理學中的“富蘭克林效應”它指的就是:對於曾經幫助過的人,你會對經常施與幫助的人更有好感。

所以感情中需要獨立,同樣也需要“添麻煩”,多去麻煩麻煩對方,ta會更愛你。

馬太效應

其實,很多人對愛情有個認知誤區,我們總以為付出了愛,就能收到同等回報,其實不然,愛情裡如果太過卑微地付出,只會讓對方更加不懂愛惜你。

心理學中“馬太效應”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指: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簡而言之就是,愛情裡不自信的人,收穫的愛也會更少。

所以感情裡,越是卑微的付出越是難以收穫真愛,只有想辦法豐富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才會讓愛情平衡。

愛情需要真心,但經營感情卻需要方式和方法,只要你懂得合理運用這8個心理學知識,還怕無法擁有穩定幸福的愛情嗎?

如果你有情感難題,不知如何應對

我告訴你具體怎麼做!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到底是誰改變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