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心都是浮躁的,有人為了賺錢,不惜把自己的女兒當作搖錢樹。

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對父母,瞞著男方把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嫁給了他,索要了鉅額的彩禮錢,為的是給兒子娶媳婦。

被男方發現了,臨離婚,父親又以男孩糟蹋了女孩為名義來索要更多的錢財。

這位父親何其可笑,試問身為合法夫妻有“糟蹋”這一說嗎?身為他們的女兒何其悲哀。但這位女孩卻不這麼想,她認為父母做的都是對的,聽從著父母的一切指示和安排。

這就不得不引申到“內化”這個話題上來。

“內化”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內化是指外部實際動作向內部心智動作的轉化。維果斯基認為,高階的心理活動首先是由心理動作開始的,內化不僅可以透過教學來實現,還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遊戲和勞動來實現。簡言之,內化就是指,把外部的東西轉化為內部的東西,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父母對子女教育內化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經由生活輸入到子女的頭腦中,使它們轉變成了自己特有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一對父母教育孩子喝完水之後把水杯放在桌子上,孩子照做了,但有時孩子也會忘記,把水杯放到其它地方,父母就會不斷的糾正,時間一長孩子就知道了,水杯是應該放到桌子上的,放到其它地方都是錯的。然而有一天,父母把水杯放到了地上,孩子就會覺得那是不正常的,怎麼看怎麼不舒服,他們又會把杯子拿起來放到桌子上。

反之亦然,另一對父母從小教孩子喝完水之後要把水杯放到地上,剛開始孩子也會反對,把水杯放到其它的地方。但是經過父母的不斷“糾錯”,孩子就養成了把水杯放到地上這樣一個習慣。有一天父母忘記了,不小心把水杯放到了桌子上,孩子是怎麼看怎麼彆扭,進而糾正這一“錯誤”,又把水杯放回到地上。

這一過程就是父母的教育被孩子內化的過程。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父母把女兒教育成了心之坦然的“扶地魔”,“扶兄魔”,“扶娘魔”把兒子教育成了理所當然接受女兒扶持的“榨姐魔”“榨妹魔”,而子女卻不自知,認為這都是對的。

前段時間網路上傳的沸沸揚揚的事。二十四歲的女孩蔣某因情感上出了問題,心中苦悶,獨自一人去江邊散心時不幸被衝上堤壩的江水給捲走了。

事發後,蔣某所在公司對她的遭遇倍感惋惜,於是基於人道主義考慮決定給予蔣某的家人六萬元的撫慰金。按理說,蔣某公司的做法並無不妥,而且也充滿了人情味。畢竟蔣某出事的誘因是感情問題,出事時間也是在工作時間之外,於情於理,蔣某公司都不具備承擔責任的條件。

但令人意外的是,蔣某出事後,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母親頻繁地到公司大鬧,還提出了四十一萬的賠償要求。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位剛剛痛失愛女的母親在索賠過程中竟然還不忘精心打扮一番;如果不是她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你根本不會把這位母親與剛剛失去女兒這樣的悲慘事件聯絡在一起。

然而蔣某母親的這一系列舉動竟然是為了給兒子買房。

親情是何其的淡泊,蔣某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父母內化,等到長大後父母的一切壓榨行為,又讓她倍感壓力,以至於屢次產生自殺的舉動。

的家人在女兒生前生後的一系列拜金舉動,更是折射出了這個家庭背後淡薄的人倫親情。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亦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我們可以不讓自己的子女再走自己的老路。

為人父母,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一碗水端平,善待自己的女兒,不要讓她淪為下一個“扶弟魔”。

2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離婚女人對大家的忠告,請你記住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