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重男輕女,古來有之。

即便在現代社會,往往也有許多長輩,明裡暗裡偏向兒子,輕視女兒。

看到這裡,許多70後、80後可能會反駁,不是的,我一碗水端平,閨女兒子一樣疼。

可是如果問,兒子跟女兒同樣結婚,會不會給他們同樣的物質條件,可能又會猶猶豫豫,因為大部分人只會給兒子買房買車,對於女兒就不會如此上心。

古語有云,嬌兒無孝子,其實有時候人生就是那麼諷刺,你對他越好,他回饋給你的越少,而從小對待一般般的,可能最後幫了你大忙。

比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受盡母親的“折磨”,最後反而是她對家庭的幫助最大,就連母親的葬禮,也是她出錢最多,辦得最風光。

只可惜,這樣的老年人,已經失去了頓悟的機會,而有些人,則正在良心的譴責下度過後半生。

01兒媳霸佔住房,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老人無處可去‍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讀者劉韓欣講述自己母親的經歷。

劉韓欣今年34歲,在醫院當護士,月薪不菲,還有個大4歲的哥哥,做小生意,並不富裕。

他們的父親三年前得病去世,走之前將家裡掏空了大半,原本老家的房子賣了,家裡值錢的東西也賣了,唯留下了一套老宅,哥哥一家三口和母親一起住。

可以說,經過這次風波,唯有劉韓欣有一份正式工作,生活很快回到正軌,而無論是哥哥一家,還是母親,生活質量大不如前,精神生活也很頹廢。

劉韓欣自述,過去母親與她關係並不好,原因跟大部分家庭一樣,因為父母偏愛兒子,對她動輒打罵,對哥哥溺愛非常。

但是近幾年,尤其是自從父親生病後,母親經常與她通話抱怨,說這個家裡,她說了不算。

原因很簡單,母親的兒媳,也就是劉韓欣的大嫂,整日的不滿,不滿一個病懨懨的老公公,拖垮了她的生活,不滿沒收入的老婆婆,需要她來伺候。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

母親年紀越大,越不願意多說什麼,以為忍忍就過去了,但誰知大嫂的行為越來越過分,剋扣飯菜,減少零用錢,動輒呵斥,整天甩臉色。

兒子因得對母親也有怨恨,所以從來不說什麼,久而久之,母親像是一個局外人,冷眼旁觀兒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自己既無人說話,又無人相伴,痛苦非常。

她心知肚明哥哥是怎樣的人,從小到大,哥哥因為受父母偏愛,明裡暗裡欺負她,頗有小人得勢的奸讒。

這股子“勢利眼”的勁兒,隨著年齡越大越明顯,再加上做生意,拜高踩低更是家常便飯。

當年他結婚時,看上了女方的家庭背景,便說什麼也要娶到手,逼著母親賣了自己的嫁妝,又逼著父親借錢買房給他,最後稱心如意,再也沒提還錢的事。

後來父親生病,需要賣房湊錢,他百般推脫,找各種藉口不賣,最後被親戚指責,開了幾場深夜會議後才勉強點頭。

父親去世後,他還抱怨:“早知如此,就不賣房子了,錢白花了。”

母親瞠目結舌:“你看看你說的是什麼話,真是不孝子。”

也許這一刻,母親真的開始後悔,過去不該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都給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因為最終救她於水火之中的,竟是從來不曾疼愛過的女兒。

劉韓欣兩口子都在醫院工作,上班值班沒有固定時間,孩子的伙食問題一直是大問題,總不能讓上小學的孩子整天吃小餐桌。

尤其當她看到劉韓欣為她準備的整潔如新的床鋪,單獨買的智慧電視,空調,以及滿陽臺她喜歡的花花草草時,更發出感慨:“疼兒子,不如疼閨女,閨女來,我過去不該偏向你哥,是媽錯了。

03“女兒不是外人,兒子才是外人”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重男輕女的父母,臨到最後,不是不知道好歹。

他們只是不明白該如何做“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又不是真傻,分不清歡樂與愁苦。

就如同劉韓欣的母親,她心知肚明,如今跟著閨女女婿住,比跟著兒子兒媳住幸福一萬倍,否則她臉上也不會笑盈盈的,更不會逢人就說自己女兒孝順。

當她跟親戚鄰里說:“女兒不是外人,兒子才是外人”的那一刻,才算真的意識到早年的偏愛是多麼錯誤的行為。

老話常說,娶了媳婦忘了娘。

其實,當一個男人成為另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時,真的很少有精力再顧及原生家庭,反觀那些貼補孃家的女兒,倒是不少見。

就連在醫院病榻前,也都是女兒貼身照顧的多,兒子近身伺候的少。

所以,何來養兒防老這一說呢?養兒子、疼愛兒子、甚至為了疼兒子而苛待女兒真的值嗎?

是不是這個答案,真的只有每個人到了老年才能知道,而過去狹隘的觀念,必須傷一代人的心才能得到最終證實?

今日話題:你認可重男輕女的觀念嗎?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桌團圓飯 半世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