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奮起’。
什麼意思呢?這是說,任何事情都有一個蘊育、生髮、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因時應變。既不早,也不晚,在恰當的時間段,採用恰當的應對錯施。
具體來說,就是在平時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應響我們曰後生活的事件。發現這種事件的萌芽之後,要研究它並做好這種事件發生後的思想準備。記住,是思想上的準備,而非行動上的準備!因為事情的發展總是變化著的,有很多不確定牲,行動早了,準備早了,到後來發現事情變了,不符合心裡的預期了,所有準備就浪弗了,反不如沒準備的好,因為沒準備至少不會有不必要的損失。有鑑於此,我們在事情處在萌芽狀態的時侯,因應的方式只能是思想上的,紙上的方案。這個方案要根據事態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事情進入第二階段的時候,如同毛主席說的,站在高高的岸邊已經能看到遠處輪船桅杆頂端的時候,事情己經明朗化了,確定化了,也就是說已經迫近了。這個時候就要抓緊行動了,把頭腦中的想法,作在紙上方案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物質的,人員的,都要誰備好。這是行動上的準備期。事情進入第三階段,是船隻靠岸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事前發現、判斷將要發生的事情己經發生了,這是不得已而行動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迅速行動起來,達到穩、準、狠,快速地向我們預先設定的目標靠近。
這就是古人教導我們應對事物的基本原則,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