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年春節有別以往,因為疫情多地“就地過年”的提倡,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外地躲避來自父母和親戚們的催婚問候,難得過了個“清淨”年。

“婚戀問題”已經成為處在適婚年齡的青年與父母長輩間最大的矛盾,很多人與父母的意見不一,身處這個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顯然他們有自己的主意。

疫情期間,民政局門前大批夫婦預約辦理離婚的情況讓人警醒,為什麼社會牢固的婚姻關係會因為公共安全事件而走向破裂,難道現在的婚戀觀念已經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1.疫情讓我認清了身邊的“陌生人”

追溯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許多女人無法負擔待業在家後的家庭繁重瑣碎事物,才選擇與丈夫分道揚鑣。這一情況成為了離婚浪潮的主力軍。

來自南沙亞運城的七七和我說:自從老公因疫情在家辦公後,因為家務分配問題兩個人每天都爭吵不斷。

本來老公婚後當甩手掌櫃已經讓七七很不爽了,自從在家後更是變本加厲的使喚七七。

每天的爭吵讓她突然醒悟,原來以前自己一直默默付出卻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對家庭不管不問,也從未關心過自己的生活。

思慮良久後七七和老公提出離婚,迴歸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單身生活。

從七七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除了因為經濟、健康等問題分開的人群,各種生活中瑣碎的問題,因為居家相處的期間被放大了,一些以往看似不是問題的小事,都在這個時期爆發了。

可以說,疫情讓很多人打破了對家庭關係的幻想,讓他們認為家庭已不再能提供自己社會的壁壘作用,反倒滋生了許多痛苦和迷茫。

2.愛情缺失下的傳統婚姻

有別於傳統父母輩婚姻的觀念,年輕人的婚姻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因為現代社會關係的多元化,年輕人懷有不同的情感追求,對待婚姻無疑較以往更加謹慎和警惕,為了自己的幸福,不再把婚姻作為必需。

不再受過去因為傳宗接代的觀念束縛,年輕人選擇與其隨便找個人伴侶度過終生寧願選擇一個人生活。

婚姻似乎不再成為一個公共事務,即便家人的干涉,傳統宗族的觀念壁壘已經開始瓦解。

3.年輕人對婚姻的迴避別有原因

誠然,愛情已經不再是人類唯一的精神追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刺激的社會已越發往低慾望趨勢前行。

房貸、車貸、彩禮的高壓讓很多年輕人對於婚姻望而生畏,拒絕結婚甚至戀愛。

我們必須意識到,同上一代完全不同的社會現實,讓婚姻已經不再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不再追求婚姻給自己帶來的庇護、財產和後嗣。

我們該思考認清婚姻的實質,能從婚姻中獲得什麼,否則即便年復一年面對長輩親戚的催婚催育,也解決不到現代人恐婚的問題。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復學記26:探討自我同一性,讓父子倆走進彼此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