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心靈捕手
實現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叛逆的終極目標
編者按:同一性危機也稱同一性混亂。是E·埃裡克森在其人格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術語。同一性危機出現在個體心理社會性發展的第五階段(12~18歲)。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現象。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迴避考慮個人品質、努力目標、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價值觀等課題,甚至無法“發現自己”。危機有時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類青年的自我評價偏低,道德推理不夠成熟,難以承擔自己的生活責任,人際關係常常是表面的、分散的。他們不滿父母的生活方式,但要改變又感到困難。有的人可能永遠無法達到自我同一;但有人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同一性混亂之後實現了同一感,這比起沒有經過混亂時期就形成同一性的青年,可能顯得更加主動,思維更富有創造性,有較確定的性別同一,較積極的自我概念,較成熟的道德推理,即可能達到一種更高階的、創造性的個人整合。
從容淡定的心態是孩子走出來的保障
面對兒子一天的趴窩打遊戲,我們夫妻的冷靜、淡定,讓孩子在不受任何打擾的情況下,肆意地玩了一整天,本來說好玩兩個小時的時間,變成了整整一天。老父親在兒子面前雖然淡定從容,但內心其實也擔心和焦慮的,但好在晚上十一點,兒子便停下了遊戲,拉著我一起上床睡覺了,我知道,兒子晚上一定會和我聊聊今天的感受。父子倆熄燈後,開起了臥談會。在開始之前,我不斷地提醒自己,閉嘴、閉嘴、聽兒子多說!
兒子先是聊今天的遊戲,這是一個最近新入手的操作系遊戲,是steam年度最佳動作遊戲排名第五的一款遊戲,遊戲的畫質、音效、動作、策略堪稱完美,儘管故事不是那麼走心,但操作的手感和BGM的節奏,讓玩家充分釋放自己,超級減壓,一天玩下來,順利通關,覺得非常滿足。我邊聽邊附和,儘管很多也聽不懂,但我的“嗯度”非常高,讓兒子充分感受到我對他的重視和認可,不作任何的評價和意見。
遊戲仍然是兒子的最愛
聊完遊戲聊感受,兒子說,儘管遊戲的確好玩和減壓,但停下來想想,玩的過程真的是非常愉快,通關的那一刻也非常有成就感。但這種成就感轉瞬即逝,接下來的就是一種內疚和自責,無法帶來心靈上的滿足感。但學校這一週的學習,儘管過程很辛苦,但每天堅持下來後,就會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一種戰勝自己的獲得感,並且相當持久。
兒子繼續說,爸爸,我現在的問題是遊戲是我的所愛,也是我的特長,其實我今天早晨就是想放鬆一下打兩個小時,但這個遊戲真的是太好玩了,停不下來,我也知道這樣不對,但如果我玩一半停下來,我心裡就會一直想著怎麼通關,我也沒心思去學習了,所以後來我就乾脆玩到底了,但這樣真的不行,一天的時間太浪費了。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遊戲和學習的關係。我現在特別特別想好好學習,但我又想玩遊戲,怎麼辦呢?怎麼辦呢?
兒子一連問了我好幾個怎麼辦?我一直沒回答,在以往,我一定會開始長篇大論了,但我心裡想,兒子說了這麼多,是因為我們的閉嘴才促成的自我反思,我不能隨便打斷這種極具價值的反思程序。就說了一句,這是挺難的,你是很矛盾吧!
兒子連續幾個怎麼辦?內心想改變的願望有多強?
兒子繼續說,是的啊,我現在心裡的確很矛盾,內心是衝突的,但又不知道怎麼辦,不想放棄遊戲,因為遊戲真的是我的所愛,但學習也是我必須去面對的。爸爸,你給點建議吧!我說,兒子,其實答案就在你心中,爸爸的建議無非就是控制時間,比如,每週五放學回來就放開玩一晚上,在確保睡眠的基礎上,放開了玩,別的時間就不玩,然後用鍛鍊、遛狗、散步來調節學習的壓力。但這些建議只是爸爸認知領域內的辦法,我相信你有自己的智慧處理好這個問題,你也彆著急,我相信你會有自己的辦法的。
兒子說,你的建議其實是挺好的,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我會試著按你的建議去做,我的目的就是今後能夠即玩好遊戲,又把學習搞好,這似乎有些難,但我真的不想成為一個只會學習的機器。
說到這裡,我覺得應該好好地肯定兒子這樣的想法。我說,兒子,你有沒有發現,這就是你這段經歷給你最大的啟示,這也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完成的課題,就是處理好及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關係,能否做到延遲滿足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你已經在深度思考這個問題,但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處理好這對關係。我給兒子介紹了最近我正在看的一本書,叫《少有人走的路》中關於這個知識點的內容。兒子聽後說,是啊,我就是總想去追求那種及時滿足,但這種滿足不能帶來持續的成長和進步,只能當成一時放鬆的手段,而延遲滿足才能帶給我成長和對理想的追求。
這是一本關於心智成熟的充滿愛的書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同一性危機這個知識點,就和兒子分享了同一性早閉和同一性獲得兩個概念,同一性早閉就是青春期孩子未經歷過對各種選擇進行探索的危機,沒有形成對自我的認識,就完全順服家長的意志。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聽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非常聽話,沒有自己的個性,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在初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一般都會不錯,甚至是學霸,但他們沒有目標和理想,只是為了讓父母滿意,老師認可,完全不知道我學習是為了什麼,今後我想往哪個方向去發展,也不思考這樣的問題,活得不自信,沒有足夠的活力。同一性獲得是指青春期孩子成功探索出他是誰以及想做什麼,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標,自己的行為完全是遵循自己內心的渴望,就是講的知行合一,即身心獲得同一性,這樣的人活得很自在,很灑脫,很自信並且活力十足。前者的動力來自外面,即別人的評價,這樣的動力是不持久的,一旦哪天沒有外界的正向刺激,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當中。後者的動力來自內心,即自我激勵,是一種追求自我目標的使命感推動著前行,這樣的動力是源源不斷的。
兒子聽完我的介紹,問我同一性危機怎麼寫,看得出來,他非常認同這個理論,聽得很認真。兒子說,我們班其實好多所謂成績好的同學都是同一性早閉的範疇,學習成績很好,但活力不足,沒有夢想。而我現在有自己的目標,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遙遠,但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是有自己的想法,並且這周的學習來看,我的動力是真的來自我的內心。以前我的學習都是為了讓你們滿意,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爸爸媽媽高興,所以心裡很痛苦,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內心大量的內耗,完全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但現在不一樣了,透過這一年的折騰,我內心的需求完全得到了滿足,我的內心不再有以前的內耗,當我可以完全自由地想做啥就做啥時,我反而覺得不那麼執著遊戲,想為自己的理想去學習了。
自我同一性就是找尋真實的自我
聽到兒子這樣說,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這就是我這一年來堅持相信孩子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在心理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去自主思考自己的人生,從而找到自我同一性,去追尋自己的夢想,為自己而戰鬥!我對兒子說,你就是在同一性獲得的路上,如果你在這個年齡就能夠實現自我同一性獲得,這一年的經歷對於你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收穫,這遠比一年的學習來得重要得多,爸爸真為你高興,你也一定會發現自己可以越來越好,路越走越寬闊!
聊到這裡,已經是凌晨1點半,我和兒子心裡都暖暖的,農曆辛丑年的元宵節,我和兒子一起探討了也許會影響他一生的話題,值得紀念,在自我同一性的路上,我們共同努力,爸爸用了46年走上自我同一之路,兒子,你在16歲時就能夠深入思考並努力踐行,爸爸相信你的人生路一定會精彩紛呈、淡定從容、堅毅果敢,不猶豫、不糾結,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活成一個小太陽,照亮自己、溫暖他人!我們一起努力!
找到自我,未來可期!
未完待續,我們會將陪伴孩子復學過程中的點滴心得,陸續分享釋出,希望我們的經歷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連載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