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有些想家了,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本應該闔家團圓的日子裡。離家近的都提著行李回去了,他們,有自己的歸宿,而我,一個異鄉人,陪同著其他異鄉人,還在這裡,哪也不去,就窩在宿舍裡。站在陽臺上,看著校園裡一個個離去的人,莫名的,鼻頭有些發酸,連眼睛都跟著不爭氣的流出淚來。電腦鍵盤被敲得震天響,似乎想借助自己手下文字的力量讓自己的內心好受一些,結果卻是淚流滿面。
我不由得想到2019年,高考填報好志願被錄取後,我來到了Z市上大學,帶著滿心歡喜,帶著逃避父母的“美好初衷”來到了這座城市。
當時,心裡,眼裡,滿是新鮮感,也是,一個從鄉下來的姑娘,第一次來到大城市怎會不覺得美呢?畢竟,鄉村和城市總是存在著差距的,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
起初剛來到這裡時,輕微的水土不服導致臉部大面積爆痘,一向愛美的我自己上網研究買了祛痘用的藥膏,目的是為了省下去醫院看醫生的錢。
幸運的是,我的決定是對的,臉上的痘痘成功褪下去,但不幸的是,留下了小面積的痘印。我這個人比較神經大條,算了,不在乎了,因為只想“省錢”。
說到省錢,讓我不得不提到,這裡的物價總是讓我不可思議。
Z市有次連續下了一星期淅淅瀝瀝的小雨,悲催的是,北方人不知道南方下的雨如此的溫柔與纏綿,而且身邊愣是沒有準備一把雨傘。在蹭了舍友的雨傘三天之後,我頭頂著一本書去了超市,打算買一把雨傘。
站在超市雨傘的貨架前,我仔細的將那些標價一個一個在心裡讀出,看著那些明碼標價的雨傘,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這是來搶錢的吧!”
於是,豪爽的我,在眾目睽睽之下,頂著一本書,頭也不回的邁出了超市的大門。離開的前一刻,我籌劃好一切。算了,不買了,不就是下個雨嗎,先蹭舍友的,我從網上買一把,既便宜又好看,它不香嗎?
下單的三天之後,傘到了,Z市的天空已然放晴,大朵的白雲像棉花糖一樣漂浮在天空,我看著手裡的那把粉紅色的雨傘,不覺有些好笑。
終是我打錯了如意算盤,或許我本該早早想到的,但是我可以說,這是我為下一次雨季準備的。
準備好了一切,下一次才不會受到雨淋,不是嗎?兜兜轉轉,一個年頭過去了,經歷了疫情之後,我再次回到了久違的學校。
說實在的,當時,出省上學有多麼的歡天喜地,如今就有多麼的懊惱悔恨。
火車發動前,我再次看了一眼那熟悉的車站,想到臨走前,老媽抱著我泣不成聲,我的眼淚又開始不受控制的滴落下來。
終究還是離開了,父母拉緊孩子的最後一根線斷了,孩子高飛了,而父母還堅守在原地,深情地凝視著自己親手剪斷線的風箏,心裡如同針扎著,卻不得不放手。
他們要讓自己的孩子飛得更高,更遠啊,因為城市總比鄉村有更廣闊的天地呀!我明白呀,明白他們的苦心呀!街上,桂花香味透過空氣傳播直直的衝向我的鼻尖,很醇厚,卻不是家鄉的味道。
因為在此之前,我從未見過桂花樹。雙腿無力漫步著,環顧著這座本不屬於自己的城市,靜靜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燈紅酒綠的街道,站在岔路口,我迷失了方向。
地理上,我分不清東西南北;心理上,我早已不知歸途。
想到那天迎新時,我作為志願者迎接新生。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家長不允許入內。
好多個家長在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校門後,走上前來問我,“我孩子的行李有人幫他拿嗎?”“他們進去後還能出來嗎?”......
我用了極其溫柔的語氣回答了這些問題,“沒事,不用擔心,他們的行李有人幫忙提的!”卻還是不得不告訴他們“孩子進了校門就不允許出來了!”
我看到了那些家長聽到我的回答後共同的表情:落寞。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從來都是毫不餘力的。
一位父親目送自己的孩子進了校門之後,孩子招呼也沒打就離開了,那位父親站在門外喃喃自語,“怎麼沒打個招呼就走了呢!”
我當時離得最近,看到那位父親眼角的淚水,那位父親見我看他,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了笑,繼而轉身離開了。離開時,他抬起胳膊擦了擦眼睛,我知道,那是無數個父母在轉身離開孩子那一刻的共同動作。
在他走後,我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摘下眼鏡,偷偷抹了幾把淚水。
難受啊,真難受,早知離別如此難受,我為何還要走的這麼遠?
我想起剛上大學時我爸離開時的畫面,我爸一直問我,“我走了,你自己可以嗎?”我強忍著眼淚點了點頭,目送著老爸的背影消失在我眼前,在我爸走後,我開始嚎啕大哭。
執勤結束的時候,我拿出手機跟老爸通了電話,第一句話說的是,“爸,我想你了!”螢幕對面一刻沉默,然後開口,“怎麼了?”我又哭了,哽咽著不敢哭出聲音,“爸,我沒事兒,你好好照顧自己!”然後我老爸說:“沒事就好,有啥事跟爸說,爸是你堅強的後盾!” “好!”我掛了電話,腳步沉重地回了宿舍,癱在床上一言不發。
眼淚真是有用的東西,洗刷掉的總是不好的。我已然沒有回頭的餘地,只能盼著暑假和寒假回去多陪陪我的父母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張愛玲在《我要你知道》中寫道,“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年少時,等著我們歸家的是父母;長大時,等著我們歸家的還是父母,也許我們會多了自己的愛人,但是,沒有什麼能夠代替父母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心無安放之處,到哪裡都不是家,而父母,總是盡他們所能,守住我們最後的歸宿。
猝不及防的,又是冥冥註定的,跨越三省,迢迢千里來到這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城市,細數著光陰,品味著孤獨,羈絆著,牽掛著,念念不忘。我的眼淚肆意的飛,帶著無盡思念肆意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