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不好的人,一時半刻是很難透過實踐的方式,去鍛鍊自己的口才。
所以在缺乏實踐機會的前提下,私底下多花一點時間做一些相關的口才練習,反覆鍛鍊自己的口齒,相信當你重新回到現實生活當中時,你也有足夠的底氣去表達自己。
是的,私底下的鍛鍊其實就是一種“自身資本的積累”,其中包括自信心的重構。如果你對於自己的口才充滿自信,你自然就不會對人前的談話感到膽怯。
問題是,私底下要怎麼鍛鍊,或者去鍛鍊些什麼,才能夠對我們的口才有實質的幫助呢?
以我的經驗來看,我們鍛鍊口才的目的,只要是為了能夠在與人聊天的時候,更好地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而已。
基於這個目的,那麼鍛鍊的內容,就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對話的構建和應對;
2,長表達的合理性和嚴謹性;
3,突發言語狀況的處理;
這三方面,可以說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大部分說話場合了。只要在私底下把這方面的基本功鍛鍊好,那麼再結合實踐的經驗,你自然就能成為一個口才很好的人。
而鍛鍊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如何幫助我們鍛鍊口才?這裡說的“自言自語”,並不是指那種精神出問題,而控制不住自己自說自話的行為表現。
我說的“自言自語”,就是圍繞著某個特定的目的,主動控制自己開口去說出相關話語的鍛鍊方式。
在心理學上,適當的“自言自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紓解心理的壓力,而且對於我們大腦的語言區域,也會起到積極的鍛鍊作用。畢竟說話是一種技能,是需要我們多說多練才能夠更好地運用出來。
而那些口才不好的人,由於很少主動開口說話,在現實生活中也缺少相關的實踐經歷,久而久之,他們的說話能力也就慢慢“退化”了。
在這種情況下,私底下透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讓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多開口,這樣對我們的語言能力就會起到很好的鍛鍊作用。
當然,這種鍛鍊方式,是無法鍛鍊到我們的心理素質的。因為這涉及到我們大腦中的一種神經細胞,叫做“映象神經元”。
映象神經元會讓我們非常在乎別人的反應方式,它會自動解讀別人的言行表情反應,從而導致我們產生出相應的心理感受,如快樂、輕鬆、害怕、尷尬、不安等。
所以為什麼站在臺上說話,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緊張?就是因為有幾百雙眼睛看著你!這些觀眾的反應訊號,很容易就被我們大腦的映象神經元捕捉到,從而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影響。
須知道,人是有趨利避害的天性,一遇到危險的情況,自然就想逃避,即便這種危險是虛構的。除非你蒙著眼睛去說話,或者心理素質已經強大到適應了這種緊張的感覺,才不會被其影響到自己。
而想要鍛鍊好自己的心理素質,就只能透過實踐的方式,不斷讓大腦適應別人不同的反應方式,直到映象神經元變得“麻木”。這一點的鍛鍊,私底下就無法做到了。
不過也有解決方法的,就是你在私底下鍛鍊時,最好是對著鏡子練習,或者把自己的鍛鍊情況錄下來,直至練習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
這樣做,至少能讓大腦瞭解到你的表現是怎樣,從而提高你在他人面前說話的穩定性。畢竟你說得怎樣,你自己已經“有眼看”了,無法他人多言,也就減少了別人對你影響。
有了這些基本認知,接下來就可以鍛鍊自己了。
對話的構建和應對在日常生活中,對話是聊天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對話,無非兩種結果:
1,能聊的,就要懂得怎麼構建話題,交流想法;
2,不能聊的,就要懂得怎麼結束話題,拒絕交流。
第一個結果就不用多說了。
針對第一個結果,在私底下鍛鍊的時候,你就需要一個人分飾兩個角色。一個扮演你自己,一個扮演跟你聊天的人。
而那個跟你聊天的物件,可以參考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模擬他們的口吻來跟你展開對話,看看你會怎麼回答以及做出反應。
一般來說,想要構建一個輕鬆自然的聊天,有三個要素需要你做到的:
懂得丟擲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懂得對已有的話題進行內容上的拓展懂得在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提問雖然這三個因素,跟你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經歷多寡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需要你每天都要做個有心人)。但如果你在與別人聊天的過程中,懂得結合這三個要素構建對話,起碼會讓你的交流更加“像樣”。
當你意識到當下這一刻,需要找個話題跟別人聊天時,或者你意識到現在談論的話題,不能隨便一兩句說完就算,那麼你也懂得怎麼丟擲話題,拓展話題。
所以在私底下鍛鍊時,先設想一個具體的情節,然後把自己代入進去。例如設想你在麥當勞吃早餐,朋友自己的老同學,這時你會怎麼上前聊天呢?
你就需要一人分飾兩角去鍛鍊了,如:
你:嘿,小張,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你啊!
小張:小陳是你啊!(你設想對方的其中迴應)
你:對啊,這麼巧啊!你也喜歡來麥當勞吃早餐嗎?(丟擲跟對方相關的話題)
小張:方便嘛,吃完就去上班了,不用花費太多時間。
你: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通常都是一個人過來吃早餐。有時候不知道吃什麼,懶得想,就索性來M記吃了。(對已有的話題進行拓展)
小張: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了?(設想對方主動問你問題,構建話題;也可以設想對方沒有主動問你問題,你就要懂得接著上一句,主動構建問題)
你:廣告策劃,已經做了兩年多了!上一次跟你見面之後,沒多久我就換工作了。
小張:沒想到你居然會轉行做廣告策劃啊!
你:為什麼會有種驚訝的感覺呢?(根據對話適當提問)
這樣私底下的模擬鍛鍊,不僅可以讓你熟悉與人見面時的聊天流程,同時還能夠讓你提前熟悉怎麼打招呼、怎麼問話、怎麼聊下去的處理方式。
這樣你心裡對此有譜了,當你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面對這種情況,至少你也調取這種鍛鍊記憶,幫助你去應對當下的情景。
所以,根據自己可能遇到的不同聊天場景,給自己設想出不同的對話模擬練習,就能讓你變得更會聊天。
長表達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發言通常都是“短句表達”,就是兩三句話。
但是一個表達能力強的人,他們就可以圍繞著一個主題,說出一大段長內容的表達,而且還能給人非常合乎邏輯的感覺。
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鍛鍊,一般人很難做到這樣子。因為大家都習慣了那種短句聊天的方式,對於說一大段話的做法,會覺得有點應付不了。
固然,在現實生活的溝通中,我們確實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去說一大段話。但是這種“高階說話”能力,會應用在很多特殊的情況上,如工作面試、述職彙報、說明講解或者自我觀點的闡述等。
如果面對這種情況,你都能夠應對自如,那至少可以表明,你在表達能力這方面比一般人都要強,從而順帶讓人覺得你在其他方面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了。
那私底下要怎麼鍛鍊這種說話能力呢?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提取別人的表達結構,再將自己的思想套入到這個結構中,然後不斷自言自語進行鍛鍊。
也就是說,先從“有稿子”的狀態練起,然後再慢慢練到“脫稿”的程度。
這個稿子,可以是你要學習表達結構的文章。例如有些表達是用到“金字塔原理”去組織語言的,那麼你就先去分析這個稿子的內容,瞭解金字塔原理這個結構是怎麼回事,怎麼運用等。
然後再把這種結構,套用到自己要表達的觀點上面,反覆練習,從“有稿”練到“脫稿”,從“不流利”練到“很流利”。如下文:
這個世界有兩種型別的人:成長型思維的人和固定型思維的人。
成長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挑戰時,往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即便受到挫折,他們也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然後積極從挫折中吸收教訓,直到完成挑戰。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害怕挑戰,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如想象中那麼完美,即便挫折和失敗只是一時的也會讓他們自我懷疑,從而失去前進的勇氣。
你覺得你自己,是哪一種人?或者想要成為哪一種人呢?
讀完這個例子,你能夠分析出其中的表達結構嗎?
很明顯,就是列出兩種相互反對的物件,然後分別進行說明,最後丟擲問題,讓讀者做出選擇。
一開始時,把你看到的例文大聲朗讀幾遍,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做複述練習。有了感覺後,就把這種結構運用在我們平常聊天中,你可以這樣說:
其實當我們有了心中想要的目標之後,只有兩種選擇:去做和不去做。
選擇去做,你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個目標上面,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努力,心無旁騖,不怕困難,每天完成一點點,直到最後實現目標。
選擇不做,你就不要對此心心念念,既想要,又不去付出,然後又經常為此感到後悔、遺憾和惋惜。反反覆覆在心裡不斷糾結,虛假又苦了自己。
所以,你認為自己有了目標之後,會努力去爭取,還是從來不行動,卻老大徒傷悲呢?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這種結構,逐字逐句地去“仿造”,大概按照這個流程去組織語言就可以了。畢竟有時候說著說著,我們就很自然地說下去了,只要說的話不偏離主題就行。
平時你在閱讀時,看到別人的表達很好,你就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學習別人的表達結構,再透過自言自語的方式去鍛鍊自己,從不流利鍛鍊到說得流利。
當然,法無定法,當你積累的表達結構多了,久而久之,你就能夠做到“無招勝有招”,懂得用自己的結構去構建一大段的表達了。
突發言語狀況的處理跟別人聊天,我們也肯定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的。
例如別人用開玩笑的方式去“刁難”你,或者不小心說提到了你的“痛處”甚至故意問你一些問題去考驗你等。
這種情況,很容易“殺你一個措手不及”,讓你感到不知所措的尷尬。這時,你怎麼去應對這種情況,就能夠決定你接下來的談話主導權。
通常來說,應對的方式是根據別人的言語來決定的。別人跟你開了一個不恰當的玩笑,你也應該有玩笑的方式“回擊”;別人不懷好意地刁難你,你也應該展示你的不客氣。
而這,就涉及到你的思維靈敏度了。在你去鍛鍊的時候,最好學習一些不同思維形式的鍛鍊方法,包括髮散思維、聚合思維、類比思維、批判思維等。
例如別人跟你說:“你是不是真的這麼蠢啊!”你回答說:“能夠跟你這樣的人交朋友,我可以聰明到哪裡去呢?”
這就是聚合思維的結果,其推理過程是這樣:因為聰明人是不會跟傻子做朋友,既然我是傻子,那麼你也是傻子了。
所以多學習一些思維形式,會對我們的語言反應有非常明顯的幫助。至於平時私底下要怎麼鍛鍊呢?
就是先設想自己可能會遇到的突發狀況,或者把自己曾經遇到的突發狀況重現出來,然後想出新的應對方式去替換它。
例如你曾經遇到同事讓你請吃飯的情況,當時你的迴應可能是這樣子:
同事:小李,近來業績挺好的嘛,什麼時候請我們大夥兒一起吃個飯慶祝一下啊?
你:哪有!比不過你們!
同事:別謙虛了,你這個月的業績都超過我們很多人了,請我們吃個飯不過分吧!
你:這麼多人吃,我怎麼請得起!
很明顯,這種方式有點“小綿羊”的味道。所以在私底下鍛鍊時,你就重現這個場景,一人分飾兩角,把你的迴應方式糾正過來。如:
同事:小李,近來可風光嘛,業績這麼好,什麼時候請我們大夥兒吃飯慶祝呢?
你:看來我終於引起你們的注意了,平時都不見你們對我這麼熱情啊!
同事:大家都忙著嘛,你懂的!那不是正好嗎?請大家吃飯就順便聚聚會了。
你:不是吧!你們都已經讓我習慣了低調,現在又讓我高調請你們吃飯,我會受不了的。
同事:同事之間別這麼計較啦!
你:我才不計較呢!下次有機會再買奶茶回來請你們喝,吃飯的話,我就無能為力啦!
這是重現場景後的對話調整。
在現實生活中,你未必能夠說出這些話。但當你在私底下不斷進行這種練習,一人分飾兩角模擬對話的場景,你不僅可以流利地說出應對的話語,而且還會養成用新的應對方式去處理突發狀況的思維習慣。
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不會對這些場景感到驚慌失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