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天,和一個半路轉行做心理學的同學電話聊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很開心,期間大家能在聊的過程中,能對同一件事情或者行為,產生相同或者類似的想法或者感受,這種感覺真的很好,雖然說這世上沒有覺得的感同身受,但偶爾能夠在大範圍同頻一下,會讓自己感覺得到,原來擁有類似想法的我,並不孤單寂寞,只是沒有找到帶著相同頻率的那個人而已;

回到電話聊天的話題上來,其實那天聊的內容並不是多麼新穎特別,就像嘮家常一樣,問問我那位同學,為何突然(在我看來)轉做心理學這塊,回答也是合情合理,因為一直以來都喜歡,另外想透過心理學的學習,讓自己更好地處理家庭,工作上的人與人的關係,特別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畢竟,人幸不幸福,還是看是不是有著融洽的各種人際關係,人脫離了身邊的這些親密關係的氛圍,很容易會陷入自我價值懷疑或者幸福感,安全感欠缺的狀態;

爾後,我也聊到其實我個人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和同學也聊到了自己的童年,依稀記得還是5歲左右的時候,一個後半夜的晚上醒來,不知道為何,腦袋冥冥中想著身邊所有親人都離開這個世界,自己是多麼的可憐孤單,想著想著就躲在被子裡哭泣,記得那時其實爸媽就在身邊,但不知為何,就是這麼傷心地流下了難過的淚水,還苦惱,為何人生不像過橋一樣,過去了,再返回來,來回反覆,為何人生就是一次性的遊戲,同學從我述說的這個故事裡,結合我自己的想法,說可能來自於自小缺少關愛後,沒有安全感的自我,所以我會對心理學感興趣,冥冥中,潛意識裡是想透過心理學的學習去化解或者補償那塊曾經錯位或者缺失的愛。

嗯,是的,我發現我並不瞭解自己,和同學聊天過程中,我才逐步意識到自己行為背後的潛意識述求,那個形影不離的顯意識的我,因為過多關注外在世界的紛繁與浮躁,往往忽略了潛意識裡那個一致受委屈,卻不太敢厲聲指責顯意識的自己,委曲求全著維持著表面的和諧,我明白,這種平衡是及其消耗內心能量的,是時候要更多地去了解自己了,向內,反思,冥想,關注內心的變化,唯有內心成長,才能更好的應對外界浮躁的社會。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文藝女青年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