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解剖”文,文章觀點皆來自於作者的奇思妙想,它可能不是那麼準確,但一定很有意思。
為了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我做好了心理準備。而且在這之前和最要好的朋友分享了這種觀點,結果捱了一頓批,還被靈魂質問:“你是天才嗎?”,有本書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好吧,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老憨在中間。
您有認真考慮過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嗎?瓦特?人和人的關係?這不是很簡單嘛,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陌生人等等。如果讓你介紹某個人,我們都習慣這樣介紹:他是我的同事,他是我表哥的舅舅,她是我七大姑的八大姨……
發現一個共同點,都是以“我”為中心為媒介來介紹的,或者說都是由“我”主動發起的,這是我們正常的思維模式。
但是我們每個人一生能夠遇到的人有幾十萬上百萬,那如果都以我為中心來進行聯絡,使之產生關聯,那恐怕就是下面這種吧。
雜亂,而且很難找到規律,能不能有什麼方法來把這種關係聯絡簡化一點呢?
這就是我今天要表達的觀點。
換種角度,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角在上一篇文章,我有提到過,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具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屬於自己獨立的朋友圈和人際關係,而且這種朋友圈和關係都是以我們為中心,我們是這個圈子裡的關係的主要驅動力,而且在變現這種關係的時候是被動的。簡而言之,就是其他人對我怎麼樣。
這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舉個例子,太陽系大家都知道吧,太陽系的主角是誰?毫無疑問肯定是太陽啊。
是的,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就是太陽,其他行星都是在太陽系的不同軌道上圍著太陽轉的。
那麼人與人的關係可不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來變現呢?我覺得可以,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張圖:
每個人都是主角,生下來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在變現關係的時候是按照圈層的遠近來進行區分的,也就是說,離中心越近的人,對“我”這個中央就越好。
在這裡先前的問題還得再提出來說一下,這種關係圈中的“我”一定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例如,正常情況下,對我們最好的不管不顧隨時支援我們的人肯定是父母,所以一個關係圈的第一圈肯定得有父母啊,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會像父母一樣無條件支援和愛自己的父母,我看不一定吧。
所以,再次重申,這種關係圈能夠成立的前提:“我”是被動的。
而且關於這種關係圈還應具有以下特點:
同一軌道可以有多個人,而且不是固定是隨時發生變化的;這個圈層的直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緣關係,如果直徑越大,軌道數越多說明這個人的影響力越大;軌道從內到外的增長幅度是沒有關係的,並不是每一個軌道必須對應有人;現在一個完整的個人關係圖就算完整了。
那麼有人又會有疑問了,這個關係圈的“我”都是主角,都是被愛被關注,那如何表現“我”主動去愛去關注他人呢?
每個人都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如果一個人在所有場合下都要存在於關係圖的中央那就太過於自我了。正如上文所說,每個人都可以主角,存在於自己的關係圈的最中央,反之,每個人也會存在於他人的關係圈的某個軌道中,除非你是一個植物人,不然即使是瘋子和神經病患者也該存在主治醫生的關係軌道中吧。
正如下面這兩個例子。
特殊案例當然整個人類社會不僅僅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人和其他事物的關係依然可以套用這樣的結構圖來進行表現,而且可能還會發生不同的情況。
如果主角是“金錢”呢?
提到金錢恐怕沒有誰不喜歡不愛吧,排除某些視金錢如糞土的大佬,當今社會不可能沒人對錢不關注,而且有意思的是基本大部分人對金錢都是相當痴迷的,那就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
我個人覺得所有事物都是可以以這樣一種“被動”的圈層來表現關係的,例如,政府機構,娛樂圈,流行事物,文化,歷史等等。
結語:原本這是一個無聊時刻的奇思妙想,我覺得它的所有關係網遠不止於此,而且在我的想象中它似乎更加完整有意思,奈何手腦難一致,一旦讓我表達出來就無能為力,怪自己寫作能力差吧。不過也不一定是壞事,至少丟擲這麼一個有意思的想法,諸位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去完善這樣一個關係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