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是身邊的女性朋友以及女性讀者們經常會問到我的,這個問題可能算得上是大多數年輕女孩們同樣的困惑了,尤其是已經有了另一半尚未結婚的女孩們,都迫切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是什麼,其實我想不用我說,大家應該也都猜到了。那就是第一次上門去婆家,到底應該如何自處?
所謂的自處,那裡頭包含的學問可就大了,比如說如何與男方父母打交道,如何在男方家的環境中為人處世,內容包含了語言學和行動學兩個大的方面。
說,比起做而言,其實算得上是很容易了,只需要學會一個字就好,那就是“甜”。什麼甜?當然是嘴巴要甜。
並非是讓女孩們用諂媚態度恭維男方父母,更不是要女孩們放低姿態卑微地去討好男方父母,只不過,這只是一種話術。人都是愛聽好聽話的,畢竟是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相處,無論如何都應該展示自己親和,或者是性格方面比較好的一面。
你總不能說,第一次見面會向對方展示出自己不同於常人的個性,展露出自己的缺點。
要知道,見父母總是結婚前的第一步,總是希望得到對方父母認可的,既然有這樣的目的,你怎麼都應該知道要收斂自己的性格上的鋒芒,哪怕是“做作一些”,又有何妨呢?當然了,如果你沒有抱有這樣的目的,那就當我沒有說,愛怎麼做,想怎麼做,那全憑個人意願。
如果不是,那麼嘴巴甜一些,多誇一夸人,總沒有什麼壞處,就算對方知道你是客套,那也是舒舒服服,樂得被你虛假客套,這也是人際交往中,在不認識不熟悉時拉近關係必不可少的方式。
說很好做,但做可就要難很多了,這也是很多女孩心中最困惑的一點。在男方家裡,應該如何不失儀態,又能表現的體面,且不丟掉印象分。
乾脆就再說白話些,大部分女孩的求助問題,都是去男方家,到底應不應該做事,該不該幫忙幹活。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多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既然已經決定和男方在一起了,那麼就應該把自己當成是男方家的一個家庭成員,去了男方家,就應該幫忙幹活,不應該端著。
而另一派則會認為,女孩第一次去男方家,即便身份方面有些爭議,但女孩還是等同於客人的地位。既然是客人,那麼就主家就應該有待客之道,怎麼可能讓客人幹活呢?即便客人要幫忙,主家也不應該讓其幫忙,這才是禮貌待客。
大家以為如何呢?這個話題先暫且緩一緩,帶著疑問先往下看。
蔣雯(化名)和男友在一起兩年,準備訂婚了。此前蔣雯一直都是和男友在外地工作,在影片裡見過男友父母,但的確沒有正式的見過面,更沒有去過男友的老家。
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既然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今年過年,蔣雯在徵得父母同意以後,便決定跟男友回家過年。
這是蔣雯第一次去男友家,本來以為以後還會有無數次,可誰能想到,這第一次,也變成了最後一次。回來以後,蔣雯立刻打消了和男友訂婚的念頭,並且提出了分手。
理由,自然因為出在這一次回老家過程當中發生的一些事兒。
倒是有很多朋友知道了蔣雯要分手以後,直接就猜中了一些事情:“他媽媽是不是讓你幹活了?”
這一點,蔣雯倒是否認了:“她沒有讓我幹活,我也沒有幹活,但是也差不多,讓我看清了一些事情。”
跟男友回家的那天,蔣雯是做足了準備的,提前知曉了男方父母的喜好以後,準備了一些禮物,雖然不是很貴重,但也充滿了心意在裡面。不僅如此,她早就想好了,自己雖是第一次去男方家,不打算搶著幹活,但是嘴上功夫,肯定還是要下的。
一到男方家,她便熱絡地喊了叔叔阿姨,嘴巴很甜,剛開始的確打開了局面,男友的父母看上去也是挺喜歡她的。
蔣雯努力讓自己看上去比較乖巧懂事,說話謙卑有禮貌,不能說與男友父母相談甚歡,但的確也讓一家人的氣氛融洽了起來。
但沒過多久,男友的母親就以要準備午飯的理由,離席了。
蔣雯倒也沒有搶著發聲要幹活,只是客氣地跟婆婆說了一句:“阿姨,您不用忙太多,簡單一點的家常便飯就行了,怕您為了我來累著,我很隨意的,吃什麼都行。”
其實這話,說得已經非常的親切了,就算是對父母,也是得體的,婆婆自然也沒說些啥,就走掉了。
在那之後,蔣雯也曾經去廚房看過婆婆做飯,陪婆婆聊了聊天兒,婆婆也沒有表現出什麼不滿的地方。
等到吃飯的時候,氣氛也很好,蔣雯呢,嚐了幾口婆婆做的菜以後,也特意誇讚、恭維了一番。
“阿姨,早就聽小剛(男友)說您做飯好,一直都沒吃到,今天吃到了才知道,小剛的確不是吹的。阿姨,您的廚藝是真的好,跟大廚的水平沒有什麼兩樣,都可以開飯店啦!”
說實在的,這話雖然是有些誇張,但人總是喜歡被恭維和愛聽好聽話的,這種虛頭巴腦的誇讚,就是讓人覺得舒服,按道理來講,婆婆聽了應該是回一句“好吃就多吃點,以後常來我做給你吃”一類的話,就算嘴上不說,心裡也是高興的。
“那你也學著點兒,這次就算了,以後結婚了就該你了。”
蔣雯愣了,她本來以為婆婆是開玩笑的,可是看著婆婆眼裡的認真,她意識到,婆婆並非是在說笑,而是真的在給蔣雯交代婚後的任務。
她也能看出,婆婆對於自己第一次回家沒幹活這件事情,其實是有不滿的,只是沒說,但這一句後話就已經表明了。當然也正因為這一句話,勸退了這個準兒媳。
蔣雯第一次跟著男友回老家過年,婆婆也沒有讓幫著幹活,但因為婆婆的一句後話,蔣雯最終還是決定不訂婚了。她不是和男友沒有感情,但是這份感情還不足以達到讓她能夠心甘情願為了男方家犧牲奉獻,或者說成為男方家想要的那種孝順懂事能幹兒媳的程度。
“我也不是不能幹活,讓我幹,只要我能幹的,以後都會幫忙乾的,可是他媽那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我以後都要承擔起家務,那我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婚姻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情,我憑什麼要承擔全部?我第一次去他們家,是沒幹活,但我也沒有覺得我做的有什麼錯,第一次上門,我就是客人,不該我幹活。
如果我是他的人了,我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只是我現在還不是,現在就想來給我洗腦,想用他們家的規矩壓制我,這讓我感覺到很恐怖,很有壓力。
我想到如果以後我真的嫁到了他們家,所有的事情成為了我的義務和責任,那樣的日子,簡直就是讓人窒息,想想都覺得喘不過氣。
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所以才選擇了不訂婚,趁著還沒有結果,早斷還能少受點傷害,早點解脫,這對我對他,都是好事。”
其實蔣雯說的沒有錯,她的想法,同樣也是我的想法,這個姑娘,很理智,很值得讓人欽佩,她沒有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思想清醒且獨立,她的觀點,已經說的足夠清楚了。
是一家人,但還沒有成為一家人,又是第一次登門,女孩的身份在當下也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客人。
畢竟還沒有結婚,那麼,就按照自家的規矩要求別人,這本身就是不禮貌了,不管身份如何,尊重客人,以禮相待,都是待客必須要做到的禮節。
或許有人會覺得,用客人這個身份,過於的生疏,不是一家人,但遲早還是要成為一家人的,一家人不應該弄得那麼生分,還是應該互相幫助的。
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在必要的時候保持距離感,也是一種禮貌。將定未定,既表示不確定,正如蔣雯,她不是也在第一次去過男方家以後否定並結束了這段戀情嗎?那麼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生疏一些,多客套一些,也未必是什麼壞事,不是嗎?
我也並非是在幫女人說話,該不該幫忙做事情,該幫的一定是要幫的、
女孩結婚以前,可以以客人自居,可以不幫忙,可是不能沒有互相幫助的意識,等到真正成了一家人的時候,還是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的。絕對不是說到了對方家,就當個癱瘓在床的病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這也不對。
對方也不欠你什麼,結了婚不代表你就能做個養尊處優的少奶奶,公婆不是你的僕人,而是你的長輩,這時候身份的重要性便體現了出來,該做的事情,就不可以推脫,不能假手於人,這也是做媳婦的禮貌。
能互相幫忙的,才能成為真正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