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過完元宵節,朋友又要出門打工掙錢,養家餬口。

中午時分,又約了幾位朋友來家小聚。

雖然都是很熟的朋友,卻是常年難得相聚。

煮了一鍋小米稀飯,備一碟花生米,一盤自家泡的鹹菜,一盤街頭買的豬耳朵,平平常常,簡簡單單 ,不像請客,倒像家人團聚。

其實,愛情也好,友情也好,久而久之都會轉化為親情。

說起來也奇怪,和新朋友聊天,會聊旅遊,聊新聞,聊八卦,海闊天空。

和老朋友卻只說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細細碎碎,各種瑣事。

好多時候,朋友之間的默契已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心領神會。就算在別人聽來是胡言亂語,毫無邏輯,朋友也能瞬間明白你的話意。

記得朋友有次染了個頭發,不敢先回家見老公,怕老公嘲諷。

卻是眉飛色舞地來見我們,老朋友能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接受她的改變。

年輕時,我們差不多都在為別人而活,先為苦口婆心,望女成鳳的父母活,為循循善誘,語重心長的老師活,為左鄰右舍喜笑顏開的誇讚活。

逐漸長大,結婚生子,又為孩子活。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上學,樣樣操心 面面俱到。

隨著孩子長大,工作,自己年歲逐增,漸漸脫離外在的限制與束縛,開始懂得為自己而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慢慢的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判,只在乎那一份隨心所欲的坦然。

就讓生命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吧,潮起潮落之間,自有一份圓滿的喜悅。

朋友相聚,沒有酒,沒有詩,有的只是那一份相知相屬的自在。

在歡聲笑語中,天色漸漸暗下來,朋友起身告辭。

沒有挽留,沒有送別,甚至都沒有問下次相聚的時間。

已經過了多愁善感,傷春悲秋的年齡 ,懂得了聚散原來本是這樣的自然和順理成章,這次的分別只為下次的相聚,所以分別也是歡喜。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公公跟媽媽都願意過來幫忙帶娃,我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