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二十多年,以離婚式“放過”表達別樣的愛。這是最近很火的一個短影片的中心思想。原來也可以因為愛而離婚。
愛不等於婚姻,婚姻也未必是愛。
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有一次婚史,是個人魅力和經濟實力使然;少數人終身無緣婚姻,是個人條件和緣分所限;極少數人有眼花繚亂的婚史,是可選擇性和買單能力的炫耀和發揮。
婚姻對大多數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堵攸攸之口到婚嫁的年齡了,還是光棍,就會成為街坊鄰居、七大姑八大姨談話的熱點。或許還會成為……
各種玄之又玄的猜測(如性取向、身體有毛病、有傳染病等)會迅速發酵,熱度不會亞於明星們的緋聞。
流言、謠言到底源於哪裡?難道只是大家瞎起鬨、胡議論嗎?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思量一番,或許就會有“資本的力量在作祟”的想法。
結婚的需求少了,勢必會影響到“媒婆”群體的生活品質,影響到婚慶公司的生存發展,影響到已經上市的婚戀企業的市值。
不結婚的思潮無疑是在斷這些群體的財路。
透過輿論維持需求、創造需求,倒是資本的常用技術手段。
還有“結婚要買婚房”的傳統也是這一陰謀論的支撐點之一。結婚的人少了,婚房市場就會萎縮不少,主打“剛需、學區房”主題的房企或許就該轉型發展甚至破產了。
單身或許還是成為性侵案件嫌疑人的要素(這跟相對的窮人會相對高機率成為盜竊案嫌疑人是一樣的道理)。就算最終得以清白,也會因被訊問在派出所待近24小時的時間。
一旦結婚了,那些子虛烏有、憑空捏造的謠言就會瞬間不攻自破;就會極大地減少被當成性侵案件嫌疑人的機率。
治癒傷口雖然有“換男女朋友”跟換工作一樣瀟灑的潮流,雖然“失戀、失業”跟小企業破產一樣司空見慣。但失戀的人跟失業、破產的人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差別就是感性和理性的距離。畢竟,感情的事情是感性的。
失戀了會怎樣?
有人會失眠,會在酒精的安撫和麻醉下入眠;有人會有輕生的想法,會用剃鬚刀或樓頂檢驗自己對生命的留戀度;有人會怒火中燒,伺機報復,或許會失了自己的自由、毀了兩個家庭。
如果不浪費時間地開啟一段新的感情,並不卡殼地步入婚姻之城,有限的心智資源會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寶寶”耗盡,“酗酒、自殺、報復”將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錢鍾書先生把婚姻比喻成圍城,這個圍城除了困住城中人,死了城外人的覬覦,還有“隔離漠視生命思緒”的防衛功能。一舍一得,有得有失,做一個有身份的城中市民似乎好過做一個“浪人或閒散之人”。
拋開先進和落後的概念,包辦婚姻在預防因失戀“想不開”方面比自由戀愛更勝一籌。
一旦結婚了,失戀的傷口會立刻自愈。
真愛是發現的?還是創造的?這個選擇就是對婚姻態度的界碑。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和諧關係是磨合出來的,美滿幸福的婚姻是經營出來的。
結婚、離婚都是選擇,都是因為愛。愛和婚姻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哪怕相伴二十年,這種順序也不會改變。
珍惜愛,珍惜婚姻,珍視生命。
#相伴20年夫妻離婚後揮淚告別:最後講一句我愛你,我放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