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沐言戀愛學:怎麼談戀愛才能長久談下去呢?(萬字長文預警,純乾貨)

文章目錄如下:

一、親密關係建立的6大基礎,你自己瞭解多少呢?

二、愛情的定義是什麼?

三、戀愛中的心態到底是神馬?

四、情緒價值的本質與如何建設

五、如何在親密關係中進入有效溝通?(重點乾貨)

六、戀愛中的舒適感是什麼?應該如何建設?

七、維持付出平衡,才是最好的戀愛關係

寫在前面的話:

我們查閱諮詢中很多“情感大師”教你各種雲裡霧裡的套路,我卻偏偏不,我偏偏要教給你最實戰落地的乾貨。

當然我寫的東西,很快就會被各種抄襲大師抄襲,但抄襲得了我的理論,抄襲不了我的靈魂和思想。

科學指導兩性關係,掃除封建包辦婚姻思想殘餘,將自由戀愛革命到底,全程乾貨,建議收藏。

仔細閱讀文章,會衝擊你之前的愛情觀,會讓你有新的發現。

兩性關係的維護,是要靠能力,靠腦子的。

親密關係的長期維護,從來不是一件順風順水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百分百達成的事情,必須要具備足夠的能力保駕護航。

千萬不要隨便聽信各路大神的各種建議,白嫖各種知識,然後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案例上,那樣只會搞得越來越糟糕。

增加認知水平是好事,但是每一個人的每一段感情,都有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具體事情要學會具體分析。

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最後不免落得一個東施效顰的模樣。

而且,兩性關係、人間社交,本質上就是情商、能力的體現,即使你有了詳細的步驟與方法,依舊還是要依靠你的能力有多麼強大,才能為親密關係的長久健康保駕護航。

打鐵還需自身硬。

全篇乾貨,沒有花哨內容,顛覆你認知的科學方法,建議收藏分享,仔細閱讀。

一、親密關係建立的6大基礎,你自己瞭解多少呢?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人是跌跌撞撞地談了一段感情呢?多少人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我們如果不能瞭解親密關係建立起來的基石,也就無法建立一段穩定健康的親密關係。

而且,當一段關係出現困境的時候,我們也就無法及時地修復補救。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一段親密關係無可避免的走向消亡,我們卻措手不及。

親密關係的6大基礎,分別是:“瞭解度、唯一性、互相一致性、相互依賴性、需求感、安全感”。

第一、“瞭解度”

你可以先自問一下,你瞭解對方多少?

對方的過去經歷、心理狀態、生活狀態、三觀、社會關係、家庭關係、需求慾望等等,你有多少了解?

我們越瞭解一個人,我們就越是會和他親密無間。

當我們能夠知曉對方的一切,我們就能夠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也就可以對症下藥給對方滿足。

第二、“唯一性”

簡單來講就是:“我能否成為你身邊的唯一?”

對方喜歡你什麼?

是外表?是智商、情商?還是精神世界?

你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會成為對方的可得目標。

我們可以把這個點理解成可得性,就是我們需要知曉對方喜歡的是什麼。

第三、“互相一致性”

這裡的相互一致指的就是:彼此之間的三觀、未來規劃、生活習性是否相似。

彼此之間的一致性、相互重疊越高,感情越緊密穩定。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一致性?

其實非常簡單,你完全可以跟隨對方,遷就對方、接納對方。

聽起來你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可能會想:“憑什麼不是對方跟隨我?”

因為我們喜歡對方,我們想要為對方付出,我們想要讓對方改變,就得先追隨對方和對方同步。

我們在一段關係中,不要總是想著改變自己的另一半,而是要學會調教和影響對方,最後達成彼此一致。

我們可以為了對方犧牲掉自己的一些習慣,去認同、接納對方,不要覺得這是低三下四,這就是親密關係中的必需品。

我們什麼都不做,還想讓自己的另一半愛我們,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好事。

你在追求與對方一致性的過程裡,就是讓對方看到你的付出,也是讓對方愛上你的過程。

妥協,並不意味著降低我們的自尊。

你不是為自己妥協,也不是為了另一半妥協,而是為愛妥協。

第四、“相互依賴性”

依賴性是什麼呢?

首先講,“我”的情緒能夠影響“你”的情緒,進而能夠影響你的生活,原因在於我們是一個團體、是互相陪伴的兩個人,彼此對這段關係產生了一定地歸屬感。

然後,雙方認定這段關係是“我”除了原生家庭之外的另一個家。

你們在這段關係中不分你我,這是我們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未來規劃的一部分,親密關係到了這個程度才能稱之為:相互依賴性。

兩個人相互依賴相互依存,誰離開誰都會覺得非常難受。

那麼,依賴性是怎麼做到的呢?

依賴性其實是一種瞭解度、唯一性、相互一致性的融合,我們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做到相互依賴。

唯一性是以瞭解度作為基礎的,相互一致性是以唯一性和了解度作為基礎,層層遞減兩個人才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不必將它想象得太難,這是一個時間的積累,慢慢去沉澱出來的東西。

相處時間久了、接觸多了,相互之間付出多了,依賴性就會出現。

因為相處時間久了,兩個人都會將彼此視為習慣。

一般我們相處兩三年,情侶間的依賴性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第五、“需求感”

簡單講就是:我需要你。

那麼,我為什麼需要你?

需求感的意義在於:“我”認定“你”對“我”是有價值的。

戀愛的基礎,彼此在一起的緣由,都是因為“你”在“我”眼裡是有價值的。

我們在承認“我需要你”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認同了對方的價值,這也是給唯一性做出一個補充。

結合起來,我們如何讓對方覺得是她的此生摯愛,就是需要讓對方明白,她的需求只要我們能給,我們具有極其強烈的不可替代性。

我們要讓對方的幸福快樂,都能和我們聯絡在一起,無論是在戀愛還是在挽回中,我們一定要把這一點表現出來。

第六、“安全感”

安全感是親密關係的最終狀態,就是像一對老夫老妻一樣,相互扶持相伴攜手一生,雙方在一起會踏實、舒服、信任。

我們為什麼說家是港灣、庇護所?

因為這種放鬆的情緒,是其他人沒辦法去給予的,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你所追求的、獨有的。

以上六點就是一個穩定親密關係的基礎,很多人長期親密關係不穩定,就是源於你們親密關係不完整不平衡。

我們有親密關係的六個支柱,親密關係便會穩定又健康。

二、愛情的定義是什麼?

我將其總結為:

“愛情發生在成熟理智的成年人之間,以性吸引為前提,以精神吸引為主,以性衝動為輔。”

所謂“吸引力”,簡單拆開講,就兩點構成:“性吸引”、“精神吸引”。

1、何為成熟理智?

簡單提煉總結起來就是:

個人情緒穩定性較高,波動性較低,對於自我情緒波動擁有良好的自我干預手段。

看待一件事物,會去看其發展規律,以及事物本身的核心本質。

對於其他客觀事實,會採取客觀中立的態度看待,而非主觀臆斷,也就是不要非黑即白。

2、何為性吸引?

所謂“性吸引”,我想只要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就應該明白,性誘惑、性感受、性衝動等等。

簡單講就是生物本能,兩隻猩猩之間也存在的東西,目的就是交配繁衍。

雄性猩猩證明自己擁有領地,體格強壯,雌性猩猩證明自己可以照顧後代,身體健康,就構成了原始型的“性吸引”。

而我們人類作為高階動物,在簡單的“性吸引”之上,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把性衝動分成了三種不同的詮釋,這一點礙於篇幅,不在此贅述。

3、何為精神吸引?

我們人類之間之所以有“愛情”,就是除去“性吸引”之外,我們更為看重“精神吸引”。

畢竟,我們是高階動物,必須要區分開其他低階動物的原始生物本能,才有了精神需求。

所謂“精神需求”,就是沐言講爛的,還有部分同學不認真思考聽講的“情緒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吸引這個玩意,也就是“情緒價值”也分社會層級具體運用。

社會層級越低的人,越喜歡性吸引這一套,對於“情緒價值”的渴求沒有那麼高。

社會層級越高的人,越喜歡精神吸引這一套,對於“性價值”的渴求沒有那麼高。

這裡沒有貶低諷刺哪一類人,哪一個社會層級的人。

只是要講,由於社會層級侷限性,以及知識閱歷侷限性,帶來的後果就是認知侷限性。

當一個人的認知侷限性到達一定程度,導致自我認知水平低的時候,大機率會抗拒認知水平高的事物。

比如,大部分網路槓精就是如此,受認知侷限性,導致自我認知水平低,才會出現,我沒有聽過見過,就是沒有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我身邊,我圈子,我同學,我朋友,我親戚等等例子拿出來,用小機率事件(倖存者偏差佔比更多)去抬槓中立客觀事實,或已有依據事實。

而廣義的精神吸引,情緒價值高,對於很多人來講,已經超出自我認知侷限性了,屬於天外來物。

精神吸引想搞好,情緒價值高,拆開基礎就是靈魂豐滿,有才有趣。

然而,就這一點,國內大部分普男普女都很難做到,也就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很無趣。

沐言作為諮詢師,有些時候和他們溝通交往互動,都宛如進了監獄一般。

也就是我經常講的,我們不生產渣男渣女,我們只打造有趣的普通人。

透過上述這些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可以知道,兩性之間能夠產生“感覺”的機制,最簡單的就是生物本能。

包括情緒本身,也是生物本能,一切情緒反應本質皆為動物本能反應,不過大腦的,是潛意識中決定的。

至於潛意識層面,可以參考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的力量要比意識高於10w倍。

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和異性聊理智層面的依據與基礎,一旦讓異性不是處於情緒層面(潛意識、生物本能),而是迴歸理智層面(意識層面)。

當異性迴歸意識層面,也就無法調動潛意識層面,自然無法調動起生物本能。

你如果不能夠調動起雙方的生物本能,自然也不會產生“感覺”,也就是愛情。

一段關係中,性吸引與精神吸引,哪個佔比高,完全取決於你喜歡的物件,對方的社會層級。

例如,一個精神小妹,初中畢業,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你和對方大談風花雪月,詩詞歌賦,搞精神文明建設,不如搞大趴嗨起來,把自己搞得帥一點,像一個開屏的雄孔雀一般,強調自己性價值,搞性吸引來的實際。

換個例子,一個高階知識分子,骨子裡面向往文人風骨,你這個時候和對方搞精神吸引為主的關係,一點問題都沒有,詩詞歌賦,風花雪月,故事加酒,保證你們兩個人直接走入靈魂伴侶系列。

三、戀愛中的心態到底是神馬?

戀愛中所謂心態,無非就兩件事:

其一,控制自我的能力。

其二,對待異性的觀念。

沐言帶過很多學員,也講過很多公開課程以及答疑,很多同學不明覺厲。

然而,還是有很多同學對於心態嗤之以鼻,認為自我的慣例和話術足夠牛,就可以在感情生活中無往不利。

至於心態是個啥東西,沒有任何卵用,根本不用學,最後往往是一敗塗地。

第1點、何為控制自我?

這裡主要是指控制情緒層面,一個人如果無法控制自我情緒,不僅僅在兩性關係層面不行,工作生活上肯定也是一團糟糕。

講的簡單粗暴點,你如果無法控制自我情緒,就是情商低下。

情商高的人,能夠影響他人情緒,也能隨意控制自我情緒;

情商中等的人,影響不了他人情緒,但是自我情緒也算穩定;

唯有低情商的人,會被自我情緒所操控,做事情全憑心情,然後經常是崩盤狀態,也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情緒化。

情緒不穩定,對於女人來講就是“作”,對於男人來講就是“不成熟”。

你如果陷入到自我情緒操控,即使你能力很強,做事做人手段足夠高明,最後也還是會陷入癱瘓狀態。

第2點、對待異性的觀念

沐言透過千份案例發現一個致命問題,當代社會很多年輕人,都存在一個十分畸形的觀念:

一開始自我內心高高在上,視異性為空氣,一旦真正陷入一段關係後,就會開始自我崩塌,或者自己佔據優勢地位後不斷“作死”。

在情感生活中,表現得十分令人蛋疼,最後,一段關係還沒有走多遠,就莫名其妙的結束了,自己又找不到任何原因。

於是,反覆地重複著這種失敗,自己陷入一個邏輯怪圈中出不來。

最近,沐言接待了很多同學來訪,有些姑娘持續“作死”;有些男同學又陷入了“表白死”“備胎”“無法推進關係”。

沐言在詳細的給過10個人左右建議之後,他們拿到一點知識就急匆匆跑開了。

然後,最短三天,最長的十天,無一例外,全部敗北告終。

任何的技術和知識都需要內化,

而內化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心態基礎。

你們既然能看到這裡,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心態到底重要不重要。

基礎的心態建設,是一切行為產生的根本,也是能夠使用技術和知識的根本。

因此,希望你們能夠重視起來。

四、情緒價值的本質與如何建設

1、情緒價值的三個特殊性

沐言每一次講東西,都喜歡強調“情緒價值”的重要性、必要性。

有一些教授PUA技巧的老師認為:“情緒價值”就是駕馭他人情緒的能力。

常用作兩性之間的情緒操控技巧。

這種解釋實際上窄化了情緒價值的作用,情緒價值其實是兩性親密關係的核心部分,代表一個人的共情能力和情緒表達的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沐言常常講“正向傳遞情緒價值”。

注意,這裡是“傳遞”,而非“操控”。

而“傳遞情緒價值”,又非簡單的關心與安慰。

情緒價值具有三個特殊性:

⑴、“開放性”

即親密關係中,彼此的內心是開放的狀態,兩個人之間不會隱藏自己的小秘密。

⑵、“理解性”

情緒價值高的伴侶,會主動維持親密關係的邊界,他們會很容易瞭解對方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給予對方尊重與信任。

⑶、“獨特性”

所有的戀人相處模式都不相同,戀愛中的互動總是一對一的,營造親密關係中的舒適感不可能一成不變,情緒價值的獨特性,就是有一種非你莫屬的感覺。

情緒價值,是個人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的情緒價值得分都不一樣,情緒價值的高分是非常難得的。

簡要的講: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

面對事物要學會積極向上的解讀方式,面對愛人要學會開放包容的溝通方式。

學會認同對方,懂得換位思考,不要武斷地幫助對方做出某些決定,傾聽比打斷來的更加重要。

情緒價值,就是彼此的互相補全。

2、如何塑造情緒價值

所謂的親密關係,本質來講:

就是“我和你”的關係,“我”將自己當做主體,同時,也要將別人當做主體。

也就是說:“我無條件的自愛,才有能力、有條件的愛人。”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理解並接納自我和他人。

很多人就是因為不夠愛自己,所以,才沒有辦法和自己伴侶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常見典型:不會溝通表達,無法共情,缺乏安全感等等。

講的通俗一些,很多人對於自我感受和情緒的感知能力非常低。

自我不知道為何生氣憤怒,也不知道該如何排解掉自我產生的負面情緒。

導致的結果就是,從“我”自身傳遞出去的情緒,全部都是負面、不健康的。

對方在你身上感知到這樣的情緒之後,只會更加想要割裂掉這段關係,而非建立起親密關係。

這就是塑造自我“情緒價值”的基礎,也是必要性。

如果不能做到上述這些,那麼談塑造“情緒價值”就是空穴來風。

人遇見危險和壓力的時候,只會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結果,逃避、逃離。

第二個結果,對抗、抵抗。

從“我”自身傳遞出去的負面情緒,對方就是會感覺到有壓力的存在,自然會出現這兩種情況。

逃避逃離相對而言還好一點,更多人的反應是第二種,抵抗、對抗,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矛盾與衝突。

這就是沐言常講的,如果我們無法傳遞積極正向的“情緒價值”,所帶來的負面後果。

這樣的苦果,最後自然是被“我”嚥下。

然後,也會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種、自我覺醒,明白自我塑造“情緒價值”的必要性,積極提升自我,把親密關係經營得更好。

第二種、不知所以,依舊我行我素忽略“情緒價值”,依舊在底層邏輯中無法自拔,繼續做一條鹹魚,下一次的親密關係出現危機還是束手無策。

五、如何在親密關係中進行有效溝通?

1、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語言可謂是人類最為偉大的發明,可以傳遞互動資訊,可以刺激他人產生情緒,可以誘導他人做出我們想要的行為.....

可以說,語言貫穿著我們的每時每刻地生活,同時,我們也利用語言達成我們想要的目地。

你會說話,不一定代表你會講話。

你會講話,不一定代表你會溝通。

關於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的問題,下面講一講最為基礎的,也是比較實用的方法,保證這麼簡單一招,就可以解決你生活中大部分的溝通難題。

先羅列一下,彼此溝通無效時,我們會經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常常會聽到另一半對我們講:“和你溝通起來太麻煩了、我說的話你根本聽不懂、你有沒有認真的聽我講話?........”

兩個人在一起相處,經常會因為溝通不順暢、溝通模式出現問題,進一步催生出更多的矛盾,最後把一段感情搞得不上不下。

如果說有原則性問題不能解決,也不是如此,僅僅是溝通不順暢,頭腦一熱選擇分手顯而易見是不明智的。

如果不分手,兩個人卻因為溝通不順暢經常吵架,也是彼此心累。

生活中有多少對情侶因此陷入困頓與迷茫?

那麼,何為好的溝通?或者說是有效的溝通?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做到3個方面,就可以解決溝通不順暢的難題。

第1點、先關注自我感受和情緒

一定要把這一點放在溝通問題的第一位,對方講述觀點和釋放情緒時,我們在那一刻究竟是怎麼想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樣的?

自己的內心中在那一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駁斥對方,還是真情實感的想要接納對方。

這一切體會,都需要學會自我覺察,這是每一個人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老生常談的一句話:“先學愛己,而後愛人”。

第2點、學會“接納”與“認同”

很多人在感情中總是會談到一個詞彙:“包容”,恰恰相反,大部分人把“包容”變成了:“容忍”。

這並不是真正從內心裡面散發出來的,從內向外的:“接納”與“認同”對方。

反而有些時候,為了避免衝突選擇的“容忍”對方,自我把真正的“包容”定義弄混淆了。

於是,兩個人相處起來,根本沒有真正的“接納”與“認同”,而是一味的進行“容忍”和委曲求全。

這樣的親密關係狀態,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平衡,進而走向消亡,最後選擇以分手告別。

第3點、求同存異

永遠不要輕易駁斥你的另一半,這是確保溝通順暢的要素之一。

當我們的伴侶提出一個觀點或者釋放情緒時,我們先別急著駁斥對方,而是要學會拆解分析。

拆分什麼呢?

拆解分析對方觀點和情緒的產生源頭,接下來,我們先關注自我情緒和感受,感受到伴侶的觀點或情緒之後,我們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然後,自然是先進行“接納”與“認同”對方,最後,我們用陳述的語氣說出我們不同的看法,乃至詳細描述出對方產生觀點和情緒的源頭。

我們只要能夠做到以上基礎的3點,任何人和我們溝通都會很開心,他們的內心裡面會產生:“自己被你重視、你很“懂”他”的想法。

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對方開啟溝通這扇門的時候,大部分朋友選擇了拒絕和漠視、或者根本不會處理。

時間久了,兩個人自然就出現了溝通不順暢的問題。

2、在親密關係中如何合理表達訴求

其實有效的溝通,一定是建立在合理表達訴求基礎之上的,一定是建立在讓聽的人舒服的基礎之上的。

對方的需求與喜好,對方的敏感點以及不能講的話,我們對於這些一定要清楚。

我們在能夠滿足對方心理需求的時候,順便把問題解決掉,這才是好的溝通模式。

沐言發現在實際諮詢過程中,很多朋友都是自己說了一大堆,最後越說越變成只表達自我、顧及自我,而不是去傾聽對方的感受、感知對方的情緒,這顯而易見是一種糟糕的交流方式。

好的溝通,是以照顧對方需求為核心,以情緒價值為主導,進行針對性的情感共鳴和信心共處的。

絕對不是自說自話,也不是顧左右而言他。

沐言在這裡給大家拿出一個解決辦法,合理表達訴求公式:

3W➕1H 公式

what ----- 對方需要你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when ----- 什麼時候發表這樣的一個態度最好?

why ------ 告知對方自己態度的原因和由來?

how ------ 如何能讓對方舒服的接受自己的說辭?

正常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活學活用,套用這個公式,基本上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還是跟大家舉例子說明:

合理表達訴求公式:3W➕1H 公式:

1.提問:“我們已經都分手了,你還頻繁聯絡我是說明原因?(what)--表明我們態度的好時機”

回答:“是,我承認我們已經分手了,我並不是來騷擾你的,更不是來糾纏你的,我知道你現在能想到的,都是我的不好,我可能確實做了很多讓你不舒服的事情,我只想和你真誠地道個歉,你對我依舊非常重要,我希望你不要拒我於千里之外,我只是對於你的離開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會不自覺地就想找你聊天,沒有什麼惡意”

2. 提問:“你能不能讓彼此冷靜冷靜?你這樣的步步緊逼,我壓力很大,我只是希望可以靜一靜,不可以麼?(when)--確定溝通時間的好時機”、

回答:“我沒有不給你安靜的空間,只是你已經很久沒和我進行溝通了,我也很擔心和焦慮,不管我自己如何難受,我都會尊重你的個人空間,只是我真的非常委屈,所以可不可以別讓我擔心太久?過些日子再說吧。即使分開,也希望我們彼此都不要帶著太多情緒的分開”

3. 提問:“你為什麼就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你為什麼總是那麼自私?(why)--最合理化的好時機”

回答:“不是我自私,我現在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和你相處的過程中太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我的很多行為在你看起來都可能不可理喻,更多時候是我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所以就做出了很多讓你誤會的舉動,其實我的很多問題,都是源於對你太過於在乎,所以才會關心則亂”

4. 提問:“你這樣講話讓我覺得壓力很大,我覺得自己很不舒服,你可以不只是站在自我角度去看待問題嗎?要是你還是如此,我們還是快一點結束話題吧。--重建知錯就改的好時機”

回答:“對不起,是我太過於冒失了,我現在重新調整一下溝通的方式,你知道我的,我一直在溝通上面有障礙,並不是很會說話,我的本意和出發點都是好的,真的超級害怕被你誤會。你如果有哪些是不能接受的,直接跟我說就好,我和過去不一樣了,有問題我懂得及時改正和調整了。”

以上舉得例子,其實都在進行“合理化描述”,對他人思維進行干預,不過分激進也不是過於保守,這就是合理合情地表達自我訴求。

在溫和的態度之下,我們把問題解決了,才是我們與另一半進行溝通的目地。

3、在親密關係中如何增加共情力

“共情”這個詞彙,沐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朋友,卻是寥寥。

所謂“共情力”,其實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代替對方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

並且,我們可以抱著支援與理解的態度,這就是“共情力”。

我能夠“懂”你的感受,我也能“接受”你的感受,並且,我還能“包容”你的感受。

當一個人能夠:“被人接納、理解、包容”,那麼他就是會產生快樂的感覺,也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舒適感”。

具體來講,我們想要實現“共情”需要4個步驟:

1找出對方不“接納自我、或者不接納你”的點;

2學會引導對方表達“自我感受”;

3正確表達“理解與包容”;

4建立“相互一致性與共通性”;

但凡兩個人相處鬧矛盾,一定具有其現實原因,一定有一部分因素是對方沒辦法接受的。

要麼對方不能接受這段關係中的自我,要麼是對方沒辦法接受你。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問題點,然後根據這些問題點去幹預對方的想法,同時學會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

我們在整個溝透過程中,一定要牢記:“自我情緒穩定、並且能夠對待他人保持尊重”,那麼對方就可以從我們身上獲取“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獲得是他人表達自我的基礎。

當對方願意展現自我給你的時候,我們在這個時候只需要順水推舟表達理解就可以了,把“我理解你、我能夠明白、我能夠感同身受”掛在嘴邊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共情力”的最後,就是學會:“建立相互一致性的話題導向、打通與對方的共通性”。

我們人類的尋求伴侶,說到底就是在尋求同類。

無論是任何人,他都需要一個可以“接納”他,並且能夠在精神層面產生共鳴的人。

所謂的“共鳴”,就是“相互一致性”,“我和你同樣如此,所以我才這麼懂你”。

所以,在很多細節性的話題描述上,我們更加需要給對方建立一種感覺,表達出一種最為直接的理解方式,這同樣也是:“相互一致性”的核心:“你的委屈我都懂、你的難過我心疼、你的困難我也有、你的感受我理解”。

綜上所述,“理解,接納,認同,安全感才能換來長久的陪伴”。

很多人做的都是自我感動、變相索取,所以你很矛盾與痛苦,因為你根本沒有做到真正意義的“接納、共情”。

你還是依舊用你自以為是的方式愛對方,長此以往忽略了對方的真實需求。

請大家不要再一味執著於表面的狀態,也請大家不要再做一些浮於表面的愛戀行為。

而是要學會在親密關係之中,真真正正的看到對方的“需求、缺失”,再使用正確的方法方式給予對方“彌補、溫暖”。

4、如何處理親密關係中的對立情緒

我們溝通表達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維護親密關係。

那麼,如何正確的處理對立情緒呢?

我們先明確一點,處理對立情緒的背後,是希望對方可以接納我們。

不僅僅是接納過去發生的事情,同時也能接納未來發生的事情。

直接了當地講,處理對立情緒,就是學會如何引導對方接納我們的一切。

我們明確了這一點之後,一切就很好進行了。

我們希望別人接納我們,就先要做到,自我能夠接納他人。

你的態度如果是強硬的,

非常不容置疑的,那麼對方根本不會覺得自己被尊重以及被接納了。

自然而然的,你們之間的溝通結果好不到哪裡去。

我們談話的本質就是讓對方舒服,目的是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

所以,對方對於我們的話題,對於我們的狀態,甚至是情緒的接受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沐言發現,很多朋友在與自己另一半溝通的時候,真的是反覆作死,一味的去破壞“接納原則”。

比如說:

⑴. 我講的話很直白、甚至傷人

但是,我說的都是實話,我心直口快,我出自善意。

在這裡沐言想說一句:“你的所謂善意不在合適的場合加以修飾,那麼善意的外衣之下,包裹的可能就是滿滿的惡意。因為只有惡意才能中傷別人,真正的善意從不如此。”

⑵. 我講的話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你說的那些我覺得不對

這樣講話,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自戀”溝通方式。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千萬要記住,千萬千萬不要這樣講話,這樣的溝通方式非常自我。

什麼叫做“接納”?

“接納”就是我講的話不一定全對,那麼你講的話也不一定都錯,這才叫“接納”,而非草率的蓋棺定論。

我們如果都覺得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溝通起來給對方的感覺是霸道又自私。

你現在思考一下?對方內心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對方肯定會覺得一點都不受你的尊重,所以,對方在內心中只會更加地排斥你。

最後,沐言想說,我們在處理對立情緒時,或者說處理與對方不同意見時,首先要學會“接納”對方,再去陳述的描述事實就好了,而不是一開始就反駁到底。

感情裡面的對錯從來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彼此在溝通上都舒服,彼此都能舒適地“接納”彼此。

六、戀愛中的舒適感是什麼?應該如何建設?

1、舒適感是什麼?

我們查閱網上各路情感大神的指導,都知道在親密關係之中,“吸引力”和“舒適感”是必要因素。

然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吸引”與“舒適”是兩個偽命題,是兩個很籠統的概念。

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地執行下去,也就很難經營好一段長久健康的親密關係。

舒適感這件事,對於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有多重要呢?

在舒適感存在的時候,彼此都會考慮彼此的感受,也會互相接納且信賴彼此。

舒適感一旦破裂,彼此就會變得自我且自私,各自都會放大自我感受。

甚至可以講,舒適感破裂後的感情,好壞已經不再以客觀事實為主導,而是以你們各自感受為主導,走向消亡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我們想要培養彼此之間的“舒適感”,就要先明白其本質核心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人願意維護一段關係,必然是對方可以提供給我們:“好的情緒”。

並且,對方必然是一個可以接納認同我們的人,我們才會願意身心投入的經營一段關係。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我們會與自己熟悉的人,可以輕鬆地培養出“舒適感”?

答案是,越是熟悉的人,越能給予我們提供:“正向積極的情緒價值、接納與認同”。

對方傳遞給我們的情緒與感受,讓我們覺得自我在對方心裡有一席之地,不會被輕易傷害和無視。

總結來講,舒適感的基礎要素:“被接納、被信任、被認可、不擔憂拋棄”,只要這些因素具備,兩個人之間必然會產生舒適感。

而“被接納”,是舒適感建立最重要的一個點。

這些因素,並不能全部透過言語表達,而且,核心關鍵點就在於“情緒”。

人都是情緒化的動物,你能否給予對方好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舒適感是先由我們自身產生,進而透過情緒傳遞給對方。

你如果沒有辦法接納自我、接納對方,也沒有辦法傳遞積極向上的情緒,那麼自然也沒有辦法建立好的舒適感。

2、舒適感應當如何建設?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舒適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接納”,兩個人一定是在彼此接納的狀態下,才可以建立起舒適感。

那麼,對於“接納”而言,其實是分為2種不同情況的:

第一種、“包容性接納”

這種接納,更多的是針對於關係還沒有那麼深入的時候。

比如說,對於普通朋友而言,你可能會對其更加包容一些。

反正,你們的關係還沒有到底那個層次,可能你對於普通朋友很多看不慣的缺點和行為,自己都不會很在意,通常會採取比較包容的形式進行相處。

但是,如果是你很好的朋友,做出來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你可能就會因此產生比較強烈的反應了。

因為對於更為親密的關係,我們就會變得更為挑剔。

第二種、“挑剔型接納”

在一段親密關係建立之初,彼此之間都會有很多掩飾和偽裝,都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再加上關係還沒有那麼親近,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更多會開啟第一種“包容性接納”。

兩個人交往時間越久,經過長期瞭解磨合相處之後,彼此的一些不完美、不合適的地方都會慢慢暴露,這個時候我們會自動開啟“挑剔型接納”。

一旦關係中的一方,開始不再接納另一方的缺點了,或者是一方覺得自己不被對方完全接納了,那麼建立起來的“舒適感”也就隨之崩塌了。

彼此一旦產生矛盾,對方就會從互相接納,變得慢慢“獨立”起來。

因為矛盾的本身,就是會破壞掉你們之間的正向情緒,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再被接納和理解。

所以,又回到了沐言反覆提及的一個點:“正向情緒價值傳遞”。

當對方開始接收到你的負面情緒時,就會因此產生自我負面情緒了,情緒是最強大的影響力。

並且,對方還會因此關閉接納你、認可你、理解你的大門。

你如果不能準確快速地識別出這些社交訊號,並且及時給予安撫和疏導,那麼,對方只會讓這樣的負面情緒越來越被放大。

最後,這樣的負面情緒一定會破壞你們之間的“舒適感”,讓你們彼此漸行漸遠。

說到這裡,可能你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舒適感,其實必須是一方先要“自體”產生的,如果沒辦法先讓自己產生正向情緒,沒有辦法接納對方接納這段關係,其實是沒有辦法讓兩個人建立起舒適感的”。

七、維持付出平衡,才是最好的戀愛關係

當代中國的情侶們在付出這件事上,通常會呈現出兩種狀態:

要麼過度付出、沒有自我;要麼過度自我、不願意付出

在這兩種極端的狀態下,通常會衍生出兩種結果:

要麼就是過度付出,導致沉沒成本太高,所以越是付出,越容易對自己另一半期待值過高

自己沒有被另一半察覺的需求,一次又一次被積累,會變得越來越有怨氣

越是產生怨氣,越是對另一半期待更高,從而走進一條死衚衕

要麼就是過度自我,不願意付出,總是在接受另一半的付出,過得心安理得、理所當然,也會把感情逼上一條死衚衕

一個人,如果一直都在用自我邏輯去監視自我,那麼,這個人肯定無法做到真正的自我覺察。

當你無法做到真正的自我覺察,就一定會出現,你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棒,卻不是對方真正想要的,這也是我經常講到的“自我行為替換他人思維”。

這個時候,對方也會出現一種愛無力的感覺,對這段親密關係束手無策,漸漸變得失望起來。

很多人的分手,就是這麼來的。

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我覺察,並且平衡關係呢?

1、學會使用“約哈里窗”來進行自我覺察力的提升

約哈里之窗也被稱為: "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 或"資訊交流過程管理工具"。

是對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用來解釋自我和公眾溝通關係的動態變化。

是一個介紹自我和相互瞭解的模型。

此理論已被引入到人際交往心理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等領域。

約哈里之窗是一種關於溝通的技巧和理論。

它實際上包含的交流資訊有: 情感、經驗、觀點、態度、技能、目的、動機,等等,作為這些資訊主體的個人往往和某個組織有一定的聯絡。

根據這個理論,人的內心世界被分為四個區域:開放區、盲目區、隱秘區、未知區。

開放區(公開):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資訊。

盲目區(盲點):代表關於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資訊。

隱秘區(隱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資訊,這些資訊有的是知識性的、經驗性的,甚至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未知區(潛能):這個區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資訊。是潛意識、潛在需要。這是一個大小難以確定的潛在知識。

透過建立在任務、信任基礎上的交流,擴大開放區,縮小盲目區和隱蔽區,揭明未知區,這就是知識組織的功能。

所謂公開,就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情;所謂盲點,就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情;所謂隱私,就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關於自己的事實,稱為未知之事,未知之事即為隱藏潛能。

約哈利之窗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我們可以透過內、外部的努力改變約哈利之窗四個區域的分佈。

也就是當我們公開的、隱私的事實放大了,那麼我們的盲點和隱藏潛能相對就變小了。

盲點、隱私這些制約和影響我們潛能發揮的根本性因素,必須依據全新的團隊互動式學習方法,理性而大膽地應用教練技巧中的反問、迴應、分享等手段,才可以不斷衝破我們內心的本能阻力,使個人和組織思維中盲點越來越少,隱私充分披露,從而達到個人素質提升和組織效能的根本改變。

一個人做到真正的自我覺察,之後才能談到“對方需要蘋果,我們給予蘋果,而不是給一個梨子”的做事方法,才能真正的明白,什麼叫做平衡付出,正確付出。

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平衡付出的時候,也就是一方的預期與需求永遠沒有辦法被另一半滿足的時候,最終也就是露水情緣。

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你越是付出,越是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佔領更多的道德領地,對自己的另一半產生更多的埋怨與無助,期待與理想化的想象,會覺得某些回報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我付出了這麼多?

難道換來的就是如此薄情寡義的回報?

這真的是太傷人心了,我為什麼會遇見如此狼心狗肺之人?

這個人實在是太可恨了,我不要和對方在一起。

在這樣的怨恨心理之下,是完全沒有辦法去維持一段健康的長期關係的。

畢竟,長期關係的實質,就是等價交換

當對方付出物質價值(比如買禮物給對方),你相應交換的就可能是情緒價值(你的情緒感染力)或者相應的物質價值(比如回饋禮物)。

這一點,很多當代女生做的都不是很好。

2、引導付出的必要性

這裡只寫一點作為結尾,沉沒成本加深彼此連結。

①、先講一下投資分類:

⑴、時間精力:對方願不願意給你付出時間,精力成本。

對方買一束玫瑰,不如親手送給你一束玫瑰;讓你去找對方約會,不如對方奔向你的地方約會。

⑵、物質金錢:這一點需要解釋一下,物質投資看對方的收入以及付出佔比來衡量。

一個月收入一萬的人,給你付出一千,是十分之一;一個月收入五千的人,給你付出一千,是五分之一。

具體情況,由你自己衡量。

⑶、身體價值:這一點主要針對女同學,畢竟,大部分男同學身體不值錢,不過多贅述。

②、沉沒成本有兩個好處:

⑴、對方投入過高,更加難以離開你

我們如果把一段親密關係看做投資,對方給予你的投入,可以分為無形投入(時間精力)有形投入(物質身體),當成本累計過高,此時就已經進入套牢狀態。

你如果讓對方此時選擇割肉離場,除非有很嚴重、強烈的矛盾,否則對方很難離開你。

這一點,也是PUA們常用的技巧,希望各位女孩子擦亮雙眼,防止被騙。

最近舉報PUA,居然沒人受理,真棒棒。

⑵、對方投入高後,會自我逆向合理化

當一個人對你的投資過高之後,由於自身行為與實際人格不符合,甚至會產生衝突、焦慮,影響自我評價。

那麼,這個人為了緩解焦慮、衝突,已經與自我評價相符合,就會因為這項投資,進行自我逆向合理化,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催眠”。

參考案例:

臺灣已故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一般而言,正向邏輯是我們先有了感受,才會產生行為。

例如,我喜歡我女友,才會給她買玫瑰花。

逆向合理,是先產生了行為,這個行為可能是你不情願的,進而才會產生感受。

例如,我給她買了玫瑰,一定是因為我喜歡她。

寫在最後,

沐言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一個理智成熟的成年人。

不要萬事都依賴對方,沒有自我、膽小懦弱;也不要強勢驕橫,佔據感情優勢就擴張自私。

這些因素在過去的時間裡,阻礙了很多情侶的感情發展。

戀愛的目的不是找爹媽,都是在尋求一個能在未來,把資源、精力、能力帶到共同家庭裡,

共同形成同盟關係的合夥人。

一對戀人共同為了好的未來生活而努力,這才是終極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的批判思維與慾求不滿,更多的是自我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與對方產生精神共鳴,而非這個人不適合我們。

愛與被愛,是一門終生的課題。

研修好了,即使單身生活也能過得幸福;

研修不好,即使再完美的人也會出現痛苦;

這就是愛情本身的利弊面。

更多的,是需要先學會接納自我,研修好我們自己,獲得足夠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價值。

然後你就會發現,透過一些經歷和學習,你慢慢就懂得如何處理愛與被愛的關係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這也是一段親密關係,能夠長久健康的核心本質。

關於我自己:人帥、毒舌、日常勸退付費。

人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人也沒辦法維護好認知之外的親密關係

所以

有些東西還是要學習與瞭解的

以上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情侶之間最忌諱哪些溝通行為?你踩雷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