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都在講男女平等,認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人,基本都是農村人,城裡已很少有這種情況,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在城裡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依然認為兒子才是自己人,加之在多年工作和生活中,看到男女在許多方面的不同,更加重了他們重男輕女的思想。
他們不但認為自己要生兒子,在下一代生育時,也堅持一定要生個兒子。他們在對待孫子孫女上完全不同的態度,極容易引發家庭矛盾,給自己的晚年養老埋下禍根。
今年73歲的鄰居王大伯就是這樣一個老人,他有兩個兒子,在兒子結婚後,他定下一條家規:不管哪個兒媳婦生了兒子,他就獎勵2萬元,還負責幫助他們帶孩子;如果生了女兒,就自己想辦法。誰知道這條規定,讓自己的晚年過得孤獨寂寞。
人常說,家有一兒一女賽神仙。但對王大伯來說,他不這樣想,他有兩個兒子,他認為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驕傲,他一點也不為沒有女兒而遺憾。
他與老伴都是國企工人,55歲退休時,兩個兒子都已經結婚。他對兩個兒媳婦說:誰生了兒子我們獎勵2萬元,並協助帶孩子,如果是女兒,對不起,我們不管。
王大伯雖然在城裡生活多年,但骨子裡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他與老伴結婚多年,在家裡一言九鼎,老伴已習慣了他這種很霸道的作風。老伴很清楚,王大伯說的生孫子後協助帶,只不過是給自己找了一份差使。
自從退休後,家裡的做飯洗衣收拾房子,所有家務都是老伴在幹,王大伯每天與院子裡的老頭下下棋,回家看看電視,有時候開車去周邊玩,日子過得悠閒。在他看來,家裡一切家務理應由女人來幹。好在他們已經是老夫老妻,老伴也不計較。
但生男生女這事豈是人力所能決定的,王大伯定下這條家規後一年多時間,兩個兒媳婦同時懷孕了,不久,大兒媳婦生了女兒,小兒媳婦生了兒子。王大伯說到做到,給小兒媳婦2萬元,讓老伴從小兒媳婦坐月子起就開始照顧。
大兒媳婦生了女兒後,是孃家母親來照顧的,平日裡,王大伯不聞不問。
大兒子和媳婦對於王大伯的這樣的規定特別反對,但他們沒有辦法。自從家裡有了孩子後,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兩個人都要上班,大兒媳婦不得不讓正上班的母親提前兩年退休,幫助自己帶孩子。
大兒子和媳婦都是單位普通職工,兩人月收入合起來也就一萬元,他們請不起保姆。兒媳婦的母親來照顧孫女,每天很忙碌,五十歲出頭的人了,常常累得腰痠背痛,兒媳婦看在眼裡,疼在心上。越是心疼自己的母親,她越是對公公婆婆多了一份怨恨。
孩子一歲半時,老家的父親因為高血壓暈倒,母親不得不趕回家照顧父親。兒媳婦也請了幾天假,隨母親一同回家看望父親,孩子丟給兒子,兒子不得不請假在家中照顧。
等父親的病緩解一些後,兒媳婦回到家,可母親卻要在老家照顧父親,孩子沒人帶怎麼辦?為此兒媳婦只好辭職,想在女兒上幼兒園後再出去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兒子一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面對如此狀況,大兒子對父母親的怨恨情緒也日益增多。
王大伯的老伴到小兒子家後,對孫子可謂是精心照顧,完全不用年輕的夫妻倆操心。每隔兩三天,王大伯就會買上菜和肉送過來。
在小兒子看來,自己與妻子還沒有打算要孩子,兩人還年輕,想多玩幾年,帶孩子畢竟是一件吃苦受累的事情。可父親提出生男孩給20000元錢,並幫助帶孩子後,他們就動心了,趁父母親的年齡不大,幫助他們帶孩子,自己就省心多了。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前,都是王大伯的老伴在幫他們帶孩子,小兩口該上班就上班,該出去與朋友們聚餐遊玩,一件事也沒落下,日子過得輕鬆。對於他們,養一個孩子就跟養一個寵物差不多,工作累了,閒了,抱孩子玩一會兒,孩子纏人或哭鬧時就甩給母親。他們知道,就算母親忙不過來,父親偶爾也會過來搭把手。
在小兒子看來,自己與妻子是家中的大功臣,讓家族後繼有人了,理應享受這樣的生活。
生活中,不管苦或樂的日子,最終都會過去,但過往生活留在當事人心中的記憶,卻是永遠也抹殺不掉的,直接影響到以後怎樣面對自己的親人。
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了,王大伯的老伴也回到自己家中,只不過,他們每星期都會去小兒子家看望孫子,給他買些零食和玩具。大兒媳婦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後,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家裡的景況也沒那麼艱難了。
這期間,王大伯的老伴因心臟病發作,發現時已經晚了,沒搶救過來,家中剩下王大伯一人。王大伯70歲那年,在家中摔倒了,摔成骨折。在醫院做完手術後,腿上打著厚厚的石膏不能動,需要幾個月才能下床活動。
兩個兒子都要上班,照顧王大伯一事成了難題。好在王大伯每月有四仟元的退休工資,還有一些積蓄,他不忍心影響兩個兒子的工作,請了一個護工照顧自己,直到能夠自由活動。
王大伯這一病,讓兩個兒子再不放心父親一人在家中了,可誰都不願意把王大伯接到自己家。大兒子對父親不管不顧自己孩子這件事一直心有怨言,他認為就算要照顧父親,也應該是弟弟的責任。可王大伯的小兒子本來就不會照顧他人,加之孩子正上學,父親如果住到自己家中,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他也不願意。
最後兩個兒子把父親送進了養老院,反正父親有退休工資,可以支撐他在養老院的費用,也能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王大伯住進養老院後,看到養老院的老人們經常有子女來看望,可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月都來不了一次,這讓他感到非常孤獨寂寞。他不知道,自己生了兩個引以為豪的兒子,為什麼老了後,卻沒有人管自己?
王大伯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兩個兒子中,被疏忽的一方心裡有怨言;另一方感覺自己是家中功臣,並不感恩父母多年來的付出。當他到了晚年需要照顧時,兩個兒子,沒有人認為自己有照顧父親的責任。
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老人都會做父母,也不是每個老人都能為自己的晚年作為計劃。多年來形成的思維習慣,對人對事的看法,決定著他們晚年生活的質量。
在多子女的家中,父母平等對待兒女,也是為自己的晚年積福。學習做一個智慧父母,不要讓自己人生最後一站活成孤寡老人,是每個老人都要提前考慮到的。晚年過怎樣的生活,決定權完全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