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句讖語曾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人之所以會不斷的產生各種憂慮,無非都歸結於一個愛字,因為對愛的追求和執著,我們常常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陷入痛苦的深淵。這時我們就需要心靈的治癒。

與枯燥的心理知識相比,用寓言故事治癒心靈可以說是一種讓人能夠走進劇情,看見自己的最好方法。加拿大法裔作家塞爾日·馬基就在《海龜先生的心理療愈》一書中用詩意的隱喻和法式的幽默,引領讀者溫柔地刺破幻想和假象,接受真實的自己,走出心靈困境,活在當下。在書中,作者將隱喻小故事與自戀、抑鬱、焦慮型依戀等數十個心理現象結合,引導我們不再對外界過度警覺,改變固有的控制慾,以建立和諧、穩定的人際關係,從而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當下。

1.你並不是誰的不可或缺

俗話說的好,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所以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會是誰的不可或缺。書中作者用一個兩匹馬的隱喻故事來說明了這一點。

在書中,作者提到的兩匹馬一個是公馬奧內西姆,一個是母馬拉斯卡。奧內西姆羨慕著拉斯卡的自由,他仰慕她,覺得她是那樣的高雅,欣賞著自己不具有的高貴氣質。他覺得能夠每天這樣看著她,跟隨著她就是一種幸福。他覺得,跟隨著拉斯卡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命運讓他措手不及,他感覺自己開始變得遲緩,雖然拉斯卡一直不曾說什麼,但奧內西姆感覺渾身沉重,提不起力氣,他開始尋找各種方法來博得拉斯卡的關注,以至於他在工作中變得焦躁,主人以為他得了病,便給他安排重活,直到後來他目睹了拉斯卡為了博得喜愛之人的關注而自我傷害時,奧內西姆才恍然大悟。原來沒有誰的存在是絕對必要的 ,從此他身上的枷鎖好像被打開了,他開始做出改變,最後建立了友誼,獲得了同伴的認同。

從書中的舉例我們可以看出奧內西姆的變化。因為太過於貪戀別人的關注,他迷失了自我,變得焦躁,失去了活力,而因為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他開始衝破固執,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為了表現自己,不惜去踩低別人的人,雖然他們看似贏得了關注,但內心也在承受著被人指責的痛苦,如果你的成功是要攀附在別人的痛苦上,那這種成功又有誰會真心祝賀呢?社會是一個群體,而我們每個人又都是一個個體,沒有誰是為誰而存在,我們每個人應當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中努力奮鬥,真正做到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2.沒有誰是完美無暇的

沒有哪個海綿比別的海綿更偉大或更平凡,但書中的那塊海綿卻對貓頭鷹說“我是一塊海綿,所有海綿中最好的、最偉大的一塊。”書中,貓頭鷹正在找棲息之地,途中被一聲聲怪音吸引來到了一個小木屋,看到了那塊已經傷痕累累的海綿。透過和海綿的交談,貓頭鷹知道了海綿是為了等主人再次回到這裡,海綿告訴貓頭鷹,小主人喜歡乾燥,他必須要讓屋子保持乾燥,為了讓主人回來看到一個乾燥的家,海綿經歷著冬天的凝固,酸雨的腐蝕,春天的融化,他的身體開始漸漸地變得乾裂,開始掉碎屑,但他仍不放棄。

海綿告訴貓頭鷹,等到主人回來,一定會封他為海綿之王,海綿憧憬著。貓頭鷹不忍看著海綿這樣折磨自己,便告訴他,他的主人不會再回來了。聽到這話的海綿一開始無法接受,霎時感覺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貓頭鷹說可以幫助他,於是,貓頭鷹抓起海綿,帶他飛到了空中。

貓頭鷹告訴他,你什麼都不需要想,只做一件事,告訴你自己,做一塊海綿,只做一塊海綿。

追求完美的海綿一心想讓主人也認同他的想法,把自己弄的傷痕累累,結果到頭來卻是得到主人拋棄他的一個結果。其實在主人的眼裡,海綿就只是一塊用來吸水的海綿,和其他海綿沒有區別。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追求的完美體現在對自己的高要求上,也體現在對孩子的高要求上。本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因為父母追求的完美整天被課業折磨,要知道,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童年本該是奔跑在藍天下,而不是呆坐在課堂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況是尚未成熟的孩子。所以,以溫和的態度來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吧,當你學會接受,你才能學會耐心的教導,而你的耐心也必定會換來親子關係的和諧和家庭的幸福。

3.接受當下的切身變化

作者在書中說“無視當下的切身變化,是對自我的消耗”。書中寫到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坐在海邊正等待著海水將他帶走以讓他永遠安息。就在這時,一隻牡蠣來到了老人的身邊。牡蠣問老人,“你在等什麼?”老人說等著海水帶走他,他很疲憊。牡蠣聽後便請老人告訴他什麼是疲憊,老人說他一生辛苦,手也沒力氣了 ,感覺渾身都沒有力氣。但牡蠣卻告訴老人,說他並沒有準備好。因為牡蠣說他也疲憊,他正在等待退潮,讓太陽烘乾自己。原來牡蠣一直想讓自己產出珍珠,無盡的等待讓他疲憊,就這樣,彼此傾訴之後才發覺原來他們都沒有準備好。

後來老人和牡蠣做了約定,等到六個月之後再在這裡見面。當再次見面,老人已皺紋滿面,牡蠣也有了自己的寶寶,此時,他們才明白,原來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是這樣的美好。

老人因為不接受身體的變老想要離去,牡蠣因為產不出珍珠想要離去。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都沒有接受自己的切身變化,而是選擇了去無視。孰不知,人變老才是正常,而牡蠣產珍珠本身就是一個癒合傷口的過程,因為接受了身體的不適,才會逐漸形成珍珠,但書中的牡蠣顯然並未做到。只有真正接受當下的變化,你才能順利的走下去。

其實,在生活中,不管是壓力還是焦慮都來自於自己對自己的壓力,太過於沉溺於過去,太過於追求完美,太看重於別人的看法,塞爾日•馬基在《海龜先生的心理療愈》一書中,透過海龜先生的隱喻,用一個個幽默的寓言故事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總是喜歡用過去的想法,過去的事來要求自己,折磨自己,從而忽視了眼前的風景,也讓我們明白,現在的我們都是在為別人而活,如此執著,你又怎能和別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呢,所以,從此刻起,放開自己吧,以後的生活只為自己的心而活,你會發現,原來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已經在你的面前。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前人栽樹後人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