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有個良好的心態。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一點耐心的人能做好一份業務工作。有一家保險公司很想招聘一些表現更好、更穩定的業務員,於是他們便找到了一位心理學家指導工作。心理學家建議保險公司招聘一些面對別人反覆的拒絕仍能保持樂觀的人,他說這種人的心態在成功的推銷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心理學家同時對公司的新業務員進行測試,挑選了一些在“樂觀尺度”上得分高的新業務員,他斷定這些員工最初兩年的業績將高於其他同事40%以上。就這樣,這位老闆接受了他的建議,以“樂觀尺度”上的得分為基準,僱用了這批新業務員。
雖然這些業務員在正常的篩選過程中都不及格,但其第一年的業績果然比透過正常篩選的同事高出20%多,在第二年裡更是高出幾乎60%。
這就說明樂觀的態度比實際的能力更重要,具有百折不撓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往往能夠做得更出色。
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這一代人的最重大發現是:人能改變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一生。”
的確,心態的改變能夠對工作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去改變心態呢?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為了提高工作性,可以經常暗示自己,工作不是為了領導,為了工資,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你能發現周圍同事的技術水平都在提高,你也會產生向上的動力。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工作才是人們生活幸福、心情快樂的關鍵因素。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研究發現,彩票中獎以及工作中達到了目標最能讓人得到一時的快樂,但卻不能持久。而透過努力去達到目標的過程才是人感到充實快樂的真正因素。
一位暢銷書作家說得好:“我們都清楚,我們每天來到魚市,同時也帶來了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們可以充滿沉悶,無精打采地度過一天;我們也可以帶著不滿的態度,毫無耐心地去對待同事和顧客。但是如果我們帶著燦爛的笑臉、帶著愉快的心情上班,我們就能度過美好的一天。我們可以選擇一天的時光怎樣度過。我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最終達成共識:只要我們工作一天,最好還是讓這一天過得快樂。”
就好比逛街一樣:你可以面無表情地走馬觀花,抱怨著,無奈地辛苦著;也可以充滿好奇和美感地瀏覽,主要看你的心態和感受,你就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心態下,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
英國心理學會的專家埃維里爾·雷蒙也在理論上給予了支援,說:“努力工作的確能給一個人帶來滿足感,但這種工作必須與一個人的能力相一致,否則會讓人情緒低落。”
那麼怎麼樣知道一份工作與自己的能力相一致呢?心理學家們認為,當一份工作可以讓人同時發揮技能、獲得樂趣、體現價值的時候,那就是一份你合適的。
同時我們要善於挖掘自己工作的獨特貢獻及價值,尋找它的意義,這樣我們才不會覺得工作是無聊和乏味的,才能更加愉快地工作。
進一步說,如果在工作中,你發現自己的改變的確給工作和工作的物件帶來影響,你就會重新定義這份工作了:“因為我的變化,從而給別人帶來方便或愉快,我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從而重拾快樂平和的心境。”讓我們重新發現自己的工作,發掘工作中的樂趣,永遠不必為明天找工作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