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上班,閒來無事就看看書,突然有點理解聖賢所說:朝聞道夕可死矣。我當然要活的越久越好,只是確實有些道理明白了,人生之光就亮起來了,要是一輩子沒明白也就罷了,但就是明白的那一瞬間,會發現以前活的有多不明白。確實會萌生我靠這個道理懂了死了也值,不過也只是嘴上說說。活著多美好。而也只有好好活著,才能和希望共存。人與人之間,情感是相處出來的,首先你要付出,理解這一點很重要。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情感,是低落時候的一個安慰電話、是興高采烈時候的滿堂喝彩,或者是同情成習慣。我現在把以上這種短暫的心理波動,理解為情緒而非情感。情感是需要經得起考驗的,比如說為了結婚買房寫誰名兒就分手的情侶,其實就是做了一個略帶情緒的生意而已。既然是生意,買賣不成情意在,散了就散了。比如說朋友之間相處,要麼就是為了閒來沒事兒喝喝酒,要麼就是為了暫時的,對方對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那散了也就散了,沒什麼深刻意義,就像是工地上的臨時建設住房,用完就拆,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愛情,友情,親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共生,深刻的情感都是建立在共生的基礎上。否則,都談不上深刻。而一旦共生,就沒有算計,沒有心機,付出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沒什麼值得不值得之說,而付出本身也就是出於本能,沒什麼好自我感動的。有些婚姻中途夭折,多數都是沒有共同的情感經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這是人世間最無私的愛。沒到以上這一點,切勿用情感給自己上什麼枷鎖。根本就沒有情感可言,人來人往,就那回事兒。你利用了別人,別人利用了你,都是相互利用,這就是社會。
在利益面前,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許多的時候複雜的不是社會,是人心。職場的爾虞我詐,勾引,都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這就是所謂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