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聽到身邊有人抱怨,2020年太難了,因為疫情有了很多限制,錢越來越難掙,教育壓力越來越大。自己的職業瓶頸很難突破,身邊關係越來越緊張。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聲音?你聽到這樣的抱怨是怎麼想的呢?是抱團抱怨還是深思背後的邏輯?選擇一起抱怨真的很簡單,吐吐槽,可憐自己生不逢時,說說社會的不公平,然後又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對事情又有什麼幫助呢?可能一晃一輩子就在抱怨中度過了。
喜歡李中瑩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我們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決定著我們不一樣的活法。也從沒想過人為什麼不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終身成長》,它重新定義了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提出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在多個方面的差異,並且給出了具體的轉換思維模式的辦法,幫助大家將固定型思維轉換為成長型思維。
我們來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總結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即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這是底層信念。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勇於迎接挑戰、重視努力過程、積極採取行動。而固定型思維認為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不願意改變,要麼評判別人,要麼否定自己。
舉個例子,比如,我有個朋友,在一次教學公開課中失利,領導指出了他的一些錯誤,他就覺得領導當中批評他給他難堪,在之後就憋著一股勁總是想證明給領導看。然而,心裡有了這樣的想法時就忽略了成長的客觀性,越是想證明越是容易出錯,經歷幾次挫折就放棄了,總是感嘆自己懷才不遇。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不會這麼想,會直面挑戰,會從質疑聲中找到正面價值,持續精進,從批評中學習,認為自己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經常結伴而行,有時候經常也會處於固定型思維模式而不自知,或者,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時不知道改變的路徑在哪裡。
怎麼做呢?
首先,接納自己。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時,不要沮喪,也不要用固定型思維來評判自己,我們可以試著與“評判者為友”,引導它,與它對話。
其次,明確目標。問問自己“到底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擁有怎樣的人生,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對我的目標有幫助嗎?”
然後,規劃行動。“我可以做什麼?”
作為父母,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到孩子的價值觀,小到對孩子行為的反饋都是學問,成年人總是會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語言習慣,看到孩子做對了一件事,“你真聰明”脫口而出,並沒有具體到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值得父母表揚。比如,孩子考了100分該如何反饋呢?
如果是現在,我可能會這樣說,“寶貝,恭喜你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這一階段的學習,得到滿分我為你感到驕傲。從你的試卷中我看到了你的進步,字寫的越來越好了,對於自己之前的易錯點這次也沒有出錯,看來你在考試前做了充足的準備,證明你對待這次考試很認真!你想跟我說說你這次考試的收穫嗎?”
為什麼表揚孩子都要這麼麻煩呢?書裡也提到了一個現象,“天才更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又是為什麼呢?天才很容易被“天才”的帽子所累,習慣於大家對他天才的評價,會認為自己本來就應該做事情比任何人都強。因為自己聰明所以不用像普通人那麼努力,一旦遇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往往不願意承認,如果屢戰屢敗,會懷疑自己!我們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就更不能讓孩子從小就為了讓大家覺得他很聰明而放棄努力,固守著能力的執念傻傻地幻想只要聰明就能成功。
不僅僅在育兒中,在婚姻關係中,思維模式也很重要,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是交替的,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執念,婚姻關係中因為都把彼此當作是最親近的人,有情緒時覺得可以不用掩飾,不用剋制。妻子可能會覺得丈夫不瞭解自己內心的需求,丈夫有時候又會覺得妻子不夠信任他,不瞭解他的辛苦。所以,在關係中有很多固定性的“想當然”,有很多“要求”,在婚姻關係中沒有對與錯,彼此支援,彼此賦能是最好的包容!
當然,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 以及在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中,思維模式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快樂成功的秘密,思維模式就是開啟幸福通道的“鑰匙”。
每一天,世界都會給予你成長的方法,當然擁有成長型思維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然而,我們因為思維模式的改變而擁有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我們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更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