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這一天什麼都沒做,那就好好想想,總能想出點“意義”來。
【1】焦慮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我什麼時候最焦慮?
有很多個時刻會讓讓我覺得非常焦慮,首先是看到父母的白髮的時候,不僅焦慮還有自責。
這個出現的頻率低,但是持續的時間長。
高頻次的焦慮往往出現在,這一天快要過完的時候,睡前躺在床上,回顧這一天,發現什麼都沒有做。
沒有看書,沒有寫作,網上衝浪一天。
當然並不是說必須要時刻保持一個奮鬥的姿態,放假嘛,自然是要放鬆一下的。
但我總是不經意間就把放鬆一下,變成了放鬆一整天。
這種不自律,才是焦慮的根源。
【2】想做的事當下就做,否則都是遺憾今天娛樂圈發生了兩件事,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
一個是肖戰發微博為去年227事件發生時的“偶像失聲”道歉。
去年227事件發生之後,熱搜天天掛在上面,我這個不關注娛樂圈的人多知道。我就想啊,這件事過去之後,肖戰一定會後悔當時自己什麼都沒有說。
有些事情吧,當時沒有做,過後再提都是錯。
另一個就是吳孟達去世的新聞了。
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吳孟達和周星馳這對“反目成仇”的搭檔,二十年未能熒幕同框的遺憾。
吳孟達曾經在魯豫有約的採訪裡說過,只要他不死,周星馳不退休,他們總會合作的。
但如今他已經去了,留給的是觀眾的遺憾。
我相信也是他和周星馳的遺憾吧。
生活中真的是除了生死沒什麼大事。
是非對錯恩恩怨怨,就算時間衝不散,隨著人的徹底離去,也都煙消雲散了。
【3】年齡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剛才網上看到兩段關於年齡的採訪。
一個是女博導徐穎關於年齡焦慮的一些看法,她說焦慮永無止境,社會也不必要給大家營造焦慮感。更提倡大家透過其他方面提升安全感,不必盯著存款資料,或者是否結婚這樣的事情,也不要自己為難自己。80歲的時候回頭看自己27歲時的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另一個是一個企業高管的採訪,講述為什麼一些企業普遍不喜歡用三十五歲以上的人。主要原因是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可塑性都很低,用起來風險和成本都很高。
那麼我自己怎麼看待年齡的問題呢?
說實話,我覺得年齡對於一個人來講,最大的影響是生理上的影響,你不再年輕了,你的身體器官和機能會老去。
但是年齡對人的精神和思想是不應該有任何影響的。
我們不能因為年齡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不一定年輕人才能為愛瘋狂,也不是說35歲就能再有少女心,更不一定65歲就必須退休。
年齡不應該成為我們做事的束縛。
好了,放鬆衝浪一天結束了。
兩句話送給今天的自己,和看到文章的小夥伴們。
不要為今天的虛度後悔,因為後悔也沒用,好好過好明天就好了。
也不因為外界的聲音而動搖慌亂,無論我們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五十歲,能做什麼事,怎麼思考,都是自己的事情。
PS:昨天的文章《元宵憶舊》,文章中提到我們老家有送燈的習俗,當時沒有找到圖片,姐姐發了我幾張,用做今天的配圖。
這些燈火,送給故去的達叔,願來世沒病痛,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