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寥寥幾句,道出了人生的幾個關鍵階段。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麼?我理解就是上天的使命,一個人來到人世,來幹什麼來的,到了50歲,就可以見分曉了。當然天命也指自然規律,人的命數。但是,過去還有一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過去人的壽命很難活過70歲。現在,我國的平均壽命是76歲,也就是說很多人都能活過70歲。50歲到70歲,這二十年,是舒舒服服地吃喝玩樂,還是有別的選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關於健康

當我們健康的時候,很多時候,身體是被忽視的,因為沒有感覺。當對身體有了感覺,健康就亮起了紅燈。50歲之後,一切以身體健康為第一考量。健康就是那個1,財富、名聲、利益、快樂等等都是0,沒有第一個1,其他一切都歸零。

要知道:身體本身就是一副大藥,要善於用好這副藥,讓身體慢慢恢復正常狀態。

要學習:調節身心的方法,即要調身體,又要調心理。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佔60%以上,其他次之。 年輕時,我們對自己身心不瞭解,也沒有多少善待。中年之後,要學一些老年人保健與照護、老年人營養配餐、老年人心理調適的知識和技能,不為別的,就為照護好自己。

要自律:50之後,起居有常,飲食有節,變得更加重要了。熬夜要從我們的生活中丟掉,胡吃海塞要從我們的生活中捨棄。

關於生活

50歲之後,要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別找事,別惹事,別再把不相干的人帶入自己的生活了。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投向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一個到兩個業餘愛好,專注下去。50歲之後,基本上完成了各種世俗的責任,是人生的第二春,更是人生另一個黃金時代。稍微年輕一點的,有各種名利、家庭瑣事,佔滿他們的時間,再年長一些的,精力達不到了。就是50歲,看淡了各種名利,可以不被什麼俗世的東西所累,如果專注一個興趣點,可以老有所為,不會孤單寂寞冷,給自己節外生枝。

還有一句老古語:老人性如灰,無事笑微微。人只有到了一定歲數,才可以做到寵辱不驚,雲淡風輕,因為經歷了足夠數量的挫折和磨難,可以淡定了。

關於事業

我選擇了從事了27年計算機領域的教學工作,邁進了家政服務與管理這個陌生的領域,從零開始建設專業。離開舒適區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心裡知道。雖然很艱難,有時接近崩潰的邊緣,但是3年多下來,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被國家開放大學批准建設了,被納入國家開放大學新增專業目錄了,允許招生了,我們這個教師團隊建設的課程資源全部到位,並開展教學了。這個經歷,不是隨時都有的,也許一輩子,就這一次機會。多年的成果擺在那兒,成就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這也是最好的養生,不是嗎?

關於反省

不管是30歲,還是40歲,還是50歲,都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意識。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站在客觀的立場觀察自己。反省什麼呢?1.我替人謀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2.我和朋友相交,是真誠可信的嗎?3.我所傳授於人的,是不是自己也相信的?

教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合乎規範。雖然我們也是打工人,但是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自身的修養、學養的培養,說話過腦,不能意氣用事,張口就來。教師代表的是教育這個行業,要做給行業帶來榮耀的事情。

越老越要自律,不倚老賣老,不為老不尊。慈悲、達觀、無私,是每個老人需要修煉的境界。

關於老年社會

據官方資料統計,2020年,我國總人口是14.2億,老年人口2.5億。預計,到2030年,總人口是14.5億,老年人口3.億,佔總人口的35%。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我們這些即將老去的人,該如何在這樣的社會生活得更好,需要反思,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安排。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好心理的、物質的準備,是過好後半生的基礎。

不管在哪個年齡段,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不要在舒適區呆的太久,要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己。既然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何不勇敢地面對一些未知領域,用生命認真體會活著的意味呢。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錢的鄰居和沒錢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