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回憶小時候上學以及家鄉的一些改變的文章,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感觸,覺得有必要用文字表達一下。
在人生道路上,向前走的同時,也可以駐足,回頭看一看曾經經歷過的點點滴滴。
以下為正文:
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就是姑姑的跟屁蟲,到哪兒都跟著姑姑。
我爸有兄妹三人,他是老大,還有一個叔叔,姑姑最小。在他們那個提倡“人多力量大的時代”,一家三個子女已經不算多了。
在我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同事,他就有兄弟姐妹9個人。他最小,和我的年齡差不多。但他的老家是陝西西安的,也就是說即使在計劃生育施行比較嚴格的那些年。在中國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一家往往有多個子女,更不用說在我父輩的那個年代。
現在讓我把兒時的記憶理理順,回顧一下當時的點點滴滴。
我家位於村委辦公室的斜後方,屋子的前面是條路,路的南邊是條河。這也符合東部平原地貌的基本配置,河都是人工挖出來的,挖出來的土沿著河邊修成了路。
家西邊不遠處是一條南北向的豎河,兩條河流交錯,構成了東部平原地區獨特的河網、路網,橫豎筆直,凡是有大路的地方,旁邊必然有大河。既然路修好了,房子也是沿路修建,至少在交通的成本上可以省下不少氣力。
在南北向豎河不遠的西邊是我叔叔家,奶奶一直住在叔叔家,小時候非常喜歡去叔叔家玩,一是離得近的親人就這麼一個,二是其他的親人確實離得有點遠。
記得當時的河上是一座水泥板橋,橋樁上面鋪的水泥板,水泥板上面再摸了一層水泥。在當時這已經是比較高的配置了,水泥板橋的北邊有一座一米寬的小橋。小橋截面呈半橢圓形,中間部分橋面已經損毀,如果人要從上面走,得下到橢圓形的內壁上。
在父輩小的時候,他們就靠著這座小橋過河的。而在我們看來,這個小橋另有用處。每到週末的時候,帶上我的小魚杆早早的坐到小橋上釣魚。那時候河裡的野生魚類非常多,有鯽魚、鯉魚、小白條等等。
小橋的西岸邊有棵大桑樹,每當太陽高升到中天的時候,大桑樹就成了最佳的避暑勝地。水泥橋的東側有一座南北向的水泥橋,連線著村委辦公室向南向北的通道。這座橋也是第一個修的,畢竟村委辦公室在這邊,通行頻率非常高。
東西向的水泥橋已經拆掉重修過兩次了,第一次重修之後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在2011年村裡修水泥路的時候,一輛壓路機從橋上經過,那座橋承受了它不該承受的重量,橋面下沉了。於是在前幾年拆掉,重新建了一座新橋,採用了最新的建造工藝,應該可以用上好多年。
我上學的小學叫作龍泉小學,為什麼叫作龍泉小學?是因為這所小學是龍港村和溫泉村合資創辦的,於是各取一個字用作小學的名字。
龍港這個名字怎麼來的,也沒有聽誰說過有什麼淵源。倒是溫泉兩個字還真不是隨便取的,大概在五幾年的時候,有一支探油隊到村子裡鑽孔放炸藥探油的時候,一聲巨響過後,油層沒有探到,反而炸過的地裡不斷的冒出溫暖的泉水出來,於是這個村子就取名溫泉村。
據說這個地下泉水有益身心健康,所以就在那偏僻的地方建了浴室。小時候,每到過年之前就和家裡人一起到溫泉浴室洗澡,乾乾淨淨過大年。年齡大的老人也喜歡去泡泡溫泉,期望可以延年益壽。
扯的有點遠了,下面我們繼續迴歸主題。
龍泉小學有一到六個年級,還有一個幼兒園。從父輩記事起,這個小學就存在了。由於爺爺去世的早,所以沒能繼續往前追溯小學的歷史。
從家西邊的路上向北一公里左右就是龍泉小學,小學位於溫泉村,佔地大概30畝。學校大門前是一條路,路很高,每次放學騎車的時候要蓄足了勁才能騎到路上。但大部分時候還得下車,老老實實的推著腳踏車走上去。
進入小學裡面,映入眼簾的是左右各一個大操場,後面是兩排教室,兩排教室之間是兩個大花壇,裡面種著各種花草樹木。
等等,記憶中的小學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漂亮了?在我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個上六年級的小姐姐帶我去過這個學校啊。
記憶中的教室外牆刷著褪色的黃色,看著有種滄桑的年代感。一陣風吹過,操場上揚起了縷縷的塵埃。這才是我心心念念中的記憶啊。
那時候上學可比現在的孩子苦逼多了,大冬天的天還沒亮就得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賊冷賊冷的。整個小學,“起床困難戶”這個名詞一直伴隨著我,經常壓著學校早讀的鈴聲進入教室。
那時候進入深冬的時候,每年都會下一場大雪,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下個兩三天。地裡、河裡、路上、屋子上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走到外面彷彿身陷於一個白色的世界,美的讓人窒息。
嗯哼……就在我沉醉於這白色的世界中的時候,一個聲音打斷了我!醒醒……醒醒……該上學了。
這麼冷的天,走上一公里去上學,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總之一句話,九幾年的時候條件真的很差,城裡的學校可能好一點,農村的能有學上就很不錯了。
記憶中的人或物都漸漸模糊了起來,但印象中還有兩個人是無法忘卻的。
一個是我的青梅竹馬,暫且這麼說吧。兩家是鄰居,中間只隔了一戶人家,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記得有一次在河邊玩,我不小心掉到了河裡,還是她趕緊跑回去喊得大人。當然,那次即使沒有她,我也沒有生命危險。因為翻了個身,自己爬到了岸邊上。
這位青梅竹馬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搬走了,搬到了幾十公里外的一個靠海邊的小鎮上。多年之後,即使忘了許多人和事,但還記得一個人,就是她。這或許就是孩童時代最美好的事物了吧!
如今我們都已為人父母,都有各自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我相信這份純真的情誼會將保留,直到永遠。
另一個同學且稱為D,是我們村其他地方搬過來的,他家買了青梅竹馬家的房子。從小學到初中都是一起上的學,我倆打過架、掏過鳥窩、摸過魚,凡是小孩子喜歡乾的事都幹過。
記得他家後來買了一臺錄影機,一起躲著大人偷偷看錄影,當時港臺的電影對於我們來說有著無限的魔力。
那是個資源匱乏的時代,那也是個只要有一腔幹勁就能創造出無限可能的時代。
隨著新生人口的減少,村小學逐漸合併,現在一個鎮上只有一所小學,每當從小學旁邊的路上經過,看著曾經上學的地方逐漸沒落。學校的教室賣給了別人,多少年之後教室也拆掉重新建了新的房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推陳出新,記憶也逐漸模糊!
別了,我的小學!別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