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聽”和“傾聽”一樣麼?

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哈佛著名的心理學家,埃倫蘭格(Ellen Langer) ,她也是第一位獲得哈佛終身教職的女性,曾在自己的書裡分享過這樣一件對她觸動很大的事:

她的外婆死於腦瘤,不過這個結果,卻是透過屍體解剖發現的。外婆還在的時候,她有一次陪著外婆去看醫生,外婆跟醫生說自己經常頭疼,“感覺頭蓋骨裡,有條蛇在鑽洞”,醫生當即就說:“這是老化現象,在您這個年紀很正常,不用擔心”。

結果最後外婆是腦瘤去世了。埃倫蘭格就在想,如果當時這個醫生,不是被過往經驗堵住了耳朵,認真傾聽外婆頭蓋骨裡的蛇,結果會不會不同麼?

埃倫發現:我們經常會在必須專注傾聽的時候,聽不進去。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會自以為聽進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我們沒有分清楚:聽,和傾聽的區別。

聽,是聲波進入耳朵,再傳遞到大腦;傾聽,則是大腦把這個聲波,翻譯成我們理解的意思。

而傾聽,是有這個高階貨的。比如小時候上課,你在迷迷糊打瞌睡。老師講了一堆,你是一句跑不了都聽得見。但是什麼意思,一句沒聽懂。 為什麼呢?因為傾聽有兩個神奇的耳塞,可以做到完全隔音。

第一個神奇耳塞叫做“印象流”,比如說述職,一個接一個彙報工作,你腦子裡一直想:“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準備好了要講四點……”,正在彙報的同事說了什麼。你肯定一句聽不進去。為什麼?因為你的判斷,你的印象流告訴自己,這個時候,別人講什麼不重要,你自己講得好不好才重要。

筍二個神奇耳塞叫做“解說員”。比如,老闆跟你說:做得不錯。我覺得你還可以做但更好,本來是一句稀鬆平常的鼓勵,你的腦中突然出現一個解說員,強行解說,還加了一百個畫面:什麼叫更好?這還不夠好嗎?不滿意為什麼不直接說?給個甜棗再打一巴掌,這一套在我這裡不好使。

你看,這兩個耳塞多麼無敵。戴著它們。你能聽到的,通常都只是自己想聽到的。那怎麼拿掉呢?答案是:反向傾聽。

什麼叫反向傾聽?

就是向內傾聽自己內心存在的,但是沒有察覺的想法和感受,換句話說,就是讓你看到這個隱形的耳塞,如果得到,自然拿得下來。

一句話總結“反向傾聽”

兩個建議幫你看清楚這個耳塞:

第一,印象流,又能怎樣?對人對事的慣有印象,讓我們自己堵上了傾聽的耳朵,尊重這個印象流,在此基礎上,重新開啟溝通的可能性。

第二,解說員,說就說嘍!看清楚自己內心經常跳岀來加戲的解說員,不一定打跑他,看清楚哪些是他解說的,哪些是事實,就夠了。

此刻。你一邊聽我講, 一邊內心有沒有另一個解說員在解說呢?又或者,壓根不記得我在講什麼,只是羨慕老張一口的標準普通話呢?

你看得見這個耳塞嗎?你能拿得掉嗎?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經營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