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當你被憤怒、恐懼、喜愛或是憂慮情緒佔據的時候,正常的思維、理性、心思等(即“心”)就一定會受到影響,甚至是為情緒所遮蔽,也就不能鎮定的進行合理思考和行動了,最差的情況就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像憤怒之下殺人,就是心因憤怒而不得其正的極端例子,還有因喜愛而不自覺的偏袒某人等等。君子說“正心”,並不是說不能有這些情緒,而是不能為這些情緒所影響,要時時檢討警醒。
《大學》關於正心的一段話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憤怒的時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懼的時候,心就不端正;有貪圖愛戀的時候,心就不端正;有憂愁的時候,心也不得端正。(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六慾,皆使人心受到種種影響。)
一個班級中,我只要見學生做作業的狀態,我就基本能知道這個學生的學習如何。好的學生,所有舉止活動神情,都是定在和作業有相關的。甚至有的入定到忘記周圍的境界,走到他身邊,他都未必知道。這類學生的成績從來都是好的。反觀差生,做作業從來沒有安份。心不安定。
你到網咖看看,玩遊戲玩得好的,都是一心定在遊戲上的。
所以只要心定在某方面,某方面就比較優秀。這真是由定生慧。
這些說的不是牽強附會的吧?
反過來看,有大智的表現出來的外顯是定,安定。曾國藩是儒家人物,當時有個英國顯要來訪,他陪客人談話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離座站起來時,英國人發現瓜子殼圈出來兩個腳印,表示他坐在那兒幾個鐘頭,兩條腿沒動過!所以一個學業有成就的人,必然是正心到位,體現出來的是定。
一個富貴的人,都是外顯神氣安定,絕對不是火車站上那小偷的眼神遊離不定的氣質。我們也可以反證說,貴賤由安定與否顯示了。
孩子是要富貴還是貧賤?就看你能不能教育他能不能正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