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和本博士:

事情是這樣的,我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我會計劃好我的每一分的時間,什麼事情值得立刻做什麼事情可以慢慢來,昨天叭我上的晚班14-21的(註明我還在上大二)然後我從家到店裡1小時(就是早10分鐘到)然後我下午14點的班我13點出門12點開始收拾所以我是11/11.30才會起(但是如果是早上8.30的班我會6點鐘起然後一天也不會有補覺的情況),然後他們就覺得我是不自律的表現,然後就說“按你這樣呢你結婚後就是不管丈夫孩子就你自己活好”然後我就急了我就說“我為什麼一定要嫁人”。其實我覺得我這樣規劃時間沒有錯啊,我沒有工作或者事情的時候時間就是我的啊,我想拿他來睡覺為什麼不可以?為什一定要每天早睡早起?不要說什麼早睡早起身體好,我就是晚睡才能早起怎麼就不正常?難不成每個人都是非要早睡才能早起?不好意思跑題了

還有一次是,我媽讓我去做飯,我不太願意去(但是我還是去了)然後飯桌上又開始就這件事說我是好吃懶做慣了,我就很無語,我是很不喜歡做飯,但是有的時候就是我想鑽研什麼美食或者就想開個小灶的時候會做,但是平常我的確是寧願洗鍋都不想做飯,但是其實我覺得沒關係啊,我又不是不會做飯,我也餓不死,為什麼非要我現在天天做飯來證明我會做飯?我勤奮?然後就又開始舉例什麼啊你難不成以後結婚也只顧養你自己誰都不管,我就想不通為什麼結婚了我一定要做飯,女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給男人做飯的?還說什麼我這樣也會挨婆家的罵,我就奇了怪了我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為什麼要給自己的生活添麻煩,為什麼要去處理這麼麻煩的關係,我為什麼不能自己一個人自由快樂,這樣苦也是一個人的苦,樂也是一個人的樂,不會去承擔第二個人的苦難,也不用照顧別人,不好嗎?我就不明白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難不成遇不上喜歡的人就真的找個合適的人嫁了?我覺得我辦不到,我喜歡一個人,不喜歡有人參與我的生活,所以我討厭他們經常什麼事都拿我將來結婚了就怎麼怎麼樣來說事,說白了我就是不想結婚

這個事情和對錯沒有太大聯絡,反而和你們的互動關係有很大聯絡。

和本博士是心理諮詢師,從我的角度看,你父母還沒有適應你長大。

這個說起來比較複雜,得從你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說起。

在你剛剛出生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小嬰兒非常無能,甚至連在嬰兒時期,甚至連翻身這個動作,都無法自己獨立完成。所以嬰兒只能透過大哭的方式,來提醒自己的父母,自己有需求,

那些被父母照顧得很好的孩子,往往不用哭得很大聲;而那些父母沒這麼敏感情況下,嬰兒往往要哭得很大聲,父母才會出現。

一切吃喝拉撒,幾乎都要父母來負責,所以父母會非常焦慮。尤其是母親,會更加焦慮,因為母親相對父親和嬰兒的親密感更強。

這就是照顧型的父母。

但是你會發現,你長大一點,會走會跳了,父母也很不省心。

因為你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觸電死了,溺水死了,被車撞死了。輕點也有可能會被開水燙傷、摔跤、磕到頭等等。

於是控制型的父母出現了,當我們喜歡到處亂跑的時候,父母就開始教育我們,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你應該按時睡覺”“你應該在廁所大小便”“你應該多吃一些青菜”“你應該對人有禮貌”你應該….

或者阻止我們做一些事情

“你不許到處亂跑”“你不能觸控插座”“你不能夠靠近隨便”“你不能接近陌生人”

但是你會發現父母即使是處於好意,也會對孩子有負面的影響。

比如父母告訴你,“你要小心陌生人”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小心”這個詞,父母的指令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導致了孩子可能知道要小心陌生人,但是實際上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才叫做“小心”。

為此,父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這時候父母就難免處於負面的控制父母狀態,“我說了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聽”“小心的意思就是遠離他,不要靠近他,你怎麼這樣傻?”“你不僅應該遠離,也不能吃對方給的東西!”

在這樣情況下,父母的控制就會戴著蔑視。

這裡就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溝通出現扭曲,一方面是無法可能適應不了孩子長大。

扭曲是你為什麼會覺得很舒服的一個原因,比如你父母說“按你這樣呢你結婚後就是不管丈夫孩子就你自己活好”為什麼你會急呢?

因為你父母的這句話,不能告訴你如何做出有建設性的改變。

漠視就是對現實的扭曲。

類似的扭曲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例子。

缺少事實關聯:

負面有條件安撫“你這個單詞拼錯了”

漠視“我看你就不會拼單詞”

誇大:

負面有條件安撫“你這麼做時,我覺得不舒服”

漠視“你這麼做讓我覺得不舒服”

無人物關聯:

負面無條件安撫“我恨你”

漠視“你就是招人討厭”

你會發現,你父母和你溝通,就經常處於漠視中,不解決問題,還經常擴大問題範圍。

這其實就是“不準長大”的禁止資訊。你父母不認為你獨立了,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了。

長大的一個標誌,就是獨立,無法獨立,也是無法長大。

一個人從小的時候接受了父母發出的資訊,而使行為受到約束,無法發揮其力量,這就是所謂的“禁止資訊”。其中有一條就是“不準長大”。關於“不準長大”通常是,最小的孩子會得到這種禁止資訊。

父母在兒童自我裡,可能希望最小的孩子不要離開家。

他們把自己的全部價值,都放在自己是不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上面,如果小孩長大離家的話,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再有價值了。

另外一種情形,是父母自己根本就還像小孩一樣不成熟,所以希望“我的小玩伴能留下來陪我”。

有時可以把“不準長大”解讀成“不準性感”,這通常發生在父親與女兒之間,在女兒大到開始出現女性的生理特徵時,爸爸在兒童自我裡,害怕自己會對女兒的變化有生理反應,而開始與女兒拉遠距離,小女孩可能會解讀為不準長大、不準成為性感的女人。

“不準長大”有另一種情形是“不準離開我”,比如中年女性沒有結婚,一直留在家裡照顧年邁的母親,就可能是接受了這種禁止資訊。

所以這事情比較複雜,並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而是你內心有一個未來,你父母內心有一個未來,然後你們發生了衝突。

青春教育管心營是和本博士為核心的心理學和管理學專家建立的青春教育訓練營,聚焦於青春期組織衝突和諧轉化,青春教育要管心,管心就來管心營。透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積極心理學、結構家庭療法、策略家庭療法、TA溝通分析、OH卡等專業諮詢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倡導和而不同、本立道生的世界觀,化性起偽、定慧等持的人生觀,真實、尊重、堅定、承擔的價值觀,和化青春期衝突,繁盛新生代狀態。

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離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