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熱衷解決問題的人,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為從小我身邊就有著一位凡事總有自己主張的老人,透過她的言傳身教,七八年下來,我也開始慢慢對建立起了自信。
可惜的是,日子並沒有就這樣下去。在我讀初中的時候,一家人出現分歧和不和。
儘管當時已經分家,但父母毅然決然地選擇遠走他鄉,遠離了這片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土。
在他們待著弟弟搬遷過去四五年後,我也剛好上完了初中,也就一起去了那個陌生的遠方。
如此說以前只是小打小鬧的爭吵,那這次真成了家庭內部元氣大傷的內鬥。
當然等我察覺到這個嚴重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大學一年級了。
而這時先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已經陪伴我整整十八年。
活著,為了什麼?
我也追問尋找了整整十八年。
時間的轉折是大三的後半學期,長時間的折磨已經讓我多很多東西失去了耐心和興趣。
我像一個心無所依的幽魂飄蕩在沒有希望和未來的異鄉。
我想有人透徹明白的給我說出讓人信服的答案,但是所抱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像極了原生家庭那種可怕的惡性迴圈。
逃課、通宵玩遊戲,打籃球。找了,狀態時好時壞,情緒極不穩定。最喜歡晝伏夜出,莫名地喜歡安靜的地方。
無聊的時候,照例會去圖書館逛逛。五層樓的圖書館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在我眼裡它更像是一個滿足不了人們日常需求的狹小菜市場。
我從沒指望能在這樣的地方,找到什麼為我指點迷津的寶貝。但讓人慶幸的是,我還真找到了。
書本一如既往的嶄新,映入眼簾的是書名《道德經》三個字和註釋者的小字名字。照例胡亂地翻了幾下,內容竟然一下子將我吸引住了。
我如飢似渴地翻看了好久才愛不釋手地放回去。回過神,才發現老鄉帶著百思不得其解的眼神看著我。
大概在他眼裡,我能在圖書館舒適地待上一個小時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事實也本就如此。
大學三年我沒有完整地看完過一本專業書,也沒有完整地上過一節專業課。
不過,那本《道德經》我是著實看完了,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記得看完的當天我就對老鄉口出狂言:要是一個人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的話,我建議讀《道德經》。
老鄉很稀鬆平常一笑置之。他讀過很多書,至少比起我來,算個書香門第。
對於這本在我生命中姍姍來遲、相見恨晚的《道德經》我實在是感激不盡。
所以,之前不可一世的我立即收起了自己班門弄斧、蚍蜉撼大樹的招搖伎倆。
一時間我竟覺得自己在人世間如困獸一般生活的這十幾年都是為遇見這本書做得鋪墊,那一刻我從一個自卑的失落者,一下變為一個自信眼光的人。
當我察覺到自己竟然只不過是那無盡虛無時空長河中的一顆轉瞬即逝水滴的時候。
我沒有了任何的悲傷和怨恨,我想就這樣平靜地終了一生。
而那個在我內心深處追問了成千上萬遍的“活著,為了什麼?”此刻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所謂活著,就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地活著,沒有什麼目的。
但是誰會相信呢?
看著別人的豐衣足食,一手遮天,腰纏萬貫你告訴我活著沒有目的?
鬼才信呢?
鬼當然信了,所以鬼一直是鬼。
人一直不信,所以人一直都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