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重慶市黔江區清水村,有一戶最美家庭,全家10口人由6個姓氏組成,雖無血緣關係,但家庭和睦,兒孫孝順。80歲的老人黎桂蘭說,兒孫們比親生的還親。

50多年前,黎桂蘭嫁到了清水村,與陳順康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不知什麼原因?夫妻倆婚後多年一直不孕,無奈之下,夫妻倆抱養了大姐家剛滿2歲的兒子。孩子本姓餘,根據習慣,他們把養子改姓,取名陳關建。

養子長大後,娶了一個媳婦名叫王太銀,小夫妻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陳關建雖然是養子,卻十分孝敬養父母,媳婦王太銀更是賢惠,一邊孝敬公婆,一邊撫養兒女,6口之家雖然清貧,但十分孝和。

為了掙錢養家,陳關建外出打工,到山西煤礦下井挖煤,煤礦工人又苦又累,還充滿著危險。因為工錢較高,許多人都願意做這個風險較高的工作。家人很是擔心,千叮萬囑要他注意安全。

2000年,家裡人的擔心竟然成了現實,陳關建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遇難。妻子抱著1歲半的小女兒赴山西處理後事,帶著丈夫的骨灰盒、和4萬元賠償金回到家裡。

頂樑柱的垮塌,讓他們家陷入了困境,贍養老人和撫養孩子的重擔落在了一個柔弱的女人身上。

有人勸說王太銀:“為幸福著想,你要想法趕緊走,把孩子留給老人算了。”

那些人的勸說也正是養母黎桂蘭最為擔心的事情,兒媳十分體貼孝順,猶如親生女兒,如她要走,老人打心裡捨不得。但為了兒媳著想,老兩口也不好阻攔。那段時間,老人的心裡陷入了極度的矛盾之中。

面對別人的勸說,王太銀卻有自己的打算,她早已拿定主意,不會離開這個家。為了打消老人的顧慮,她用更加體貼和孝順來安慰兩個老人。

孩子稍大後,王太銀將兩個孩子交給老人照顧,自己出門打工,在浙江理工大學找到一個做早餐的活,每月600元左右的工資,一做就是兩年。

聽說建築工人的工資較高,王太銀又改行去工地幹活,先後在河北、山東等地的建房工地裝釘模板,一個女人幹著男人們才幹的重活,箇中辛苦,無以言表。

在工地,她得到了一個男人的關心和幫助,便慢慢產生了好感。前夫去世7年後,2007年,王太銀再婚組成了新的家庭。

老公名叫石忠奎,是黔江區白土鄉三塘蓋人,他與前妻離異後一個人帶著一對兒女,既當爹又當媽,很是辛苦。

與王太銀認識後,發現她心地善良,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於是向她提出了求婚。

由於家庭很特殊,王太銀對石忠奎只有一個要求,必須男方到女方家,給她前夫的養父母當兒子。石忠奎欣然同意,於是帶著一對兒女上門,做了陳順康和黎桂蘭老人的兒子。

隨著家庭人口的增多,負擔也隨著加重,王太銀、石忠奎夫婦安頓好老人和孩子,雙雙出門打工。

在建築工地,他們起早貪晚拼命幹活,由於太累,心裡負擔重,石忠奎突然間患上了一個怪病,滿頭黑髮在一個月內全部變白,並快速地脫落,並引發了多種疾病。去許多醫院檢查,都沒查出病因,現在一邊吃藥一邊打工。

石忠奎的到來,繼續延續著他們家的傳統,視老人為親生父母,十四年來,對老人非常孝敬,經常給老人好吃好穿,還不讓老人幹活。

去年農曆8月初四,陳順康老人無疾而終,王太銀石忠奎夫妻當日從天津趕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以最隆重的土家風俗安葬了老人。

現在,夫婦倆還有7個老人需要他們照顧,即:前夫陳關建的養母黎桂蘭和親生父母、王太銀的父母、石忠奎的父母。

王太銀的兒女和石忠奎的兒女四兄妹雖然血緣不同、姓氏不同,但他們關係融洽,親如同胞。對老人也孝順有加。王太銀的大兒子已經結婚,並添了兩個孫子。

黎桂蘭老人逢人便誇:“我家現在四世同堂,兒孫繞膝,雖然都不是我的親生,但都很孝順,比親生的還親”。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吵架為啥不講理?因為是吵架啊!你以為贏了吵架,其實你輸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