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正在加速拋棄混日子的人。但是,到底什麼樣的狀態,算是混日子?
我的答案是:如果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說明你在混日子。”
“王耳朵先生”以前一段時間寫的一篇爆文,核心內容就是以上一問一答。
01.如果按這樣子來講,可能我們很多人都在混日子,而且還不自知。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根源問題,問題是: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這也就人們常說的認知。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不清楚,用當下特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認知低下。這常常會錯過很多好事和機會。如此來看,我們就“須要”透過做一些事情來提升自我以及社會認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大資料、多媒體、高能耗時代,隨著社會發展迅速進行認知升級,非常重要。只有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系統,才有可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原始社會的弱肉強食在人類發展史中亙古不變。為什麼?因為強者能跟在時代前沿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而變化,而弱者則是力求安穩。放在今天的社會大環境裡面,另一種說法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你要有足夠快的適應變化的能力。
那你可能會覺得安穩比變化更加適應,沒錯,但那只是適應你最初所在的領域,世界在變化,而你安居一隅只能是坐井觀天,看不到其他更大的生存空間,如果有一天別人覺得你這口井沒用了要把它填上,或者要用它來做別的事情,很可能你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活埋了。
再者,創新是開啟未來世界之門的金鑰匙配方之一。為什麼我們一直鼓勵innovation呢?創新在一個領域所佔比重是非常大的,因為只有不斷地創新才可能接觸更多新的東西,才可能有更好地發展,才可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收益,“如果未來可見,就失去了未來的真正意義”。
同樣,正因為創新代表著未知,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才顯得如此迷人。就如同絲襪的魅力,那一薄層遮蓋的若隱若現比白花花的大白腿更具吸引力,因為它有未知和無限可能性。
世界太大了,我們想要走出去看看那些未知,如果你試過,肯定知道,把未知變成已知會擁有多麼巨大的成就感。
生活太乏味了,我們需要驚喜來提神。
他們當中,有社會最底層的窮苦人民,需要藉助你的手和筆把他們的故事加以渲染,讓更多的人知道,然後來幫他;而另外一方面,可能會接觸到很多大咖,他們有成功的事業、非常廣闊的眼界以及超越常人的能力,等等。
你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每結束一篇採訪,你就可能認識一種人,見識一塊新領域,更勝者可能會認識一個新的自己或者發現自己的一項長處或不足。所以那位前輩的說法肯定是界定在某個範圍之內。
我的理解只有一種,當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現一連串的否定,看不到發展和升級的時候,你就應該主動做出改變了。
上述前輩所言,“不會被淘汰,不能被超越”,這在所有正常人看來,無疑是非常好的事。你不用擔心在遊戲中被投出局,會玩兒得很開心不是嗎?不是,因為“我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多可悲。
只要有“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不會被淘汰,不能被超越”都只是暫時的。只有“能不斷看到更大的世界”,才會永遠“不會被淘汰,不能被超越”。
03.“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說明你是可以代替的(員工)。”
“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說明你在一個‘弱圈子’裡。”
“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還表明你呆在一個暮氣沉沉的環境(公司)裡。”
以上三點來自王耳朵先生的原文,他針對職場人,而我認為可以適應所有面臨這種情況的人,我稍微做了修改。
你一旦可替代,你就沒那麼值錢了。是的,你的價值在一瞬間會比同等時段不可替代的人低非常多。
鑽石為什麼比黃金受人追捧,因為相比於黃金來說鑽石更不可替代,所以它更有價值,可以賣個好價錢。人也一樣。
為什麼有些人見不得比自己好的人,這樣來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因為你搶了他的價值,獲取了原本可能會屬於他的利益,看不慣你,理所當然。
在一個“弱圈子”裡,當然你是老大,“不會被淘汰,不能被超越”,又回到上面,你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你眼前所謂的穩定和光環都只是暫時的。能變好的路,就是你必須跳出這個“弱圈子”,才有變強的可能性。
暮氣沉沉是什麼狀態?會不會有種“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既視感?只是你明明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裡,但你毫不知情,還過得很愜意。其中利害,不言而喻。
所以,“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會磨滅你的鬥志,把你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不可預估的戰鬥力扼殺在你現在的溫床裡。
04.
大三暑假是我規劃好“打天下”失敗的第五次,從我高考結束,到那個暑假。每個假期之前我都信誓旦旦,要在那段時間去闖一闖,看一看“更大的世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每一次我都反覆想這些原因,我最常用的擋箭牌是:爸媽讓我回家。說得自己跟多金貴似的。還有一個就是:特麼外面太坑了,我還沒到填坑的時候。你丫早晚不都得填麼,早一點不是以後會少填些麼?
是,道理我們都懂,可“臣妾做不到啊”。
還記得之前和朋友聊天,講到她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我說覺得人家是個“崇尚自由與個人主義的理想家”,怎麼講,說不好聽就是眼高手低。
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想得好,不行動。看著誰做事兒都眼紅,想做,非常想做,心裡連策劃書每個標點符號都改了七八遍了,丫的永遠在心裡,所以二十年了我還是這麼個慫樣子。
我們都清楚,報社那個前輩每天會見到很多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但他覺得在那個地方已經不能夠發展了,所以他毅然決然走了;而現在想想,你為什麼見到的和自己總是一樣的人,卻還無動於衷?
說白了就是眼界的問題,你的見識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的路,而你能看多美的風景取決於你走過多少路。
我最近一直在反思,也跟朋友大多都談及改變。
其一,我看到比我優秀的人了,我想追上去也變得優秀。
其二,我身邊的環境不斷改變,城市的燈紅酒綠和農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我的眼睛和心裡有著巨大而且清晰的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種感覺有時候會讓人變得很難過,我想盡可能地去縮小這種赤裸裸的對比。
其三,世界發展的節奏太快太快,凌晨才新增到購物車裡心儀的物品,還沒來得及付款早上醒來就已經下架了;昨天還在說同性戀多麼不堪,今天已經在為謝耳朵在紐約結婚(男男)而歡呼了;昨天中國的家長們才在說著“只要孩子能學好你咋都能行”,今天因為學生作業沒寫完老師批評了一下家長就能率眾將其打死......
諸如此類,像這種我們自己打臉的事非常迅速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世界發展不好的一面尚且快速地讓你應接不暇,那好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所以你不改變,就沒辦法跟上世界的節奏,不你就會變成“被淘汰者”。
我們還年輕,不應該安居井底,或者做一隻溫水中的青蛙,等到要被填埋或者即將燙死的時候才想要跳出來重新找個窩,沒機會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在混日子,或者正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混日子,那麼,別等,千萬別再等你真正看清楚自己在混日子的那天,因為你永遠都看不清。
你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格再去等,如果你想跳,想改變,就現在。
混日子也是一種態度,那麼既然你還有態度,何不再稍微努力一下,把自己的態度擺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