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細數人的一生,能為自己而活的時間可謂是少之又少,先是少不更事,結了婚就開始為家庭和孩子打拼,堅持到了退休,又得幫兒女帶孩子,還沒等緩過神,一隻腳已經邁進了晚年。

不過說起晚年生活,當真充滿了變數,雖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可是大部分父母都不忍心做個甩手掌櫃,過度地付出,甚至不惜消耗健康,也要助兒女一臂之力。

然而咬牙堅持,不好說能不能換來兒女的回報,就像網友陸阿姨和她的老伴,勞心勞力為三個子女付出大半輩子,到老的時候,連養老都成問題,來看看她的故事。

我今年65歲,和老伴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春種秋收,辛苦四十年,膝下有兩兒一女,按老一輩的說法,多一個孩子多一份福氣,可實際上,我的晚年卻並不幸福。

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拮据,除了勤勤懇懇地務農,沒法子也沒能力提高生活水平,只得把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

我和老伴深知,要想有出息,成大器,就得好好讀書,所以我們兩口子省吃儉用,儘可能給兒女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一晃兒女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可我們夫妻從來沒有間斷過對他們的付出。

好不容易存下點錢,本打算翻新一下老房子,只是錢還沒捂熱,就花在了兒女的婚事上。大兒子先談了物件,女方要求先買房才能和他結婚,兒子就回來和我們商量,能不能把翻新的事兒往後緩緩,先支援他買房結婚。

兒女成家是大事,為了讓兒子在城裡安家,我和老伴沒多想,把能活動的錢都拿了出來,七拼八湊總算夠交了首付。

還沒緩過勁,女兒又要結婚了,因為男方置辦了房子,買了車,她不想讓婆家瞧不起,要我們出八萬八的嫁妝,我和老伴咬咬牙,又跟十里八鄉的親戚借了一圈,給女兒湊了嫁妝。

要說不省心的,還數小兒子,高中還沒讀完,就成天在外面遊手好閒,不聽勸,不務正業。有一次和朋友喝多了,跟鄰桌的食客發生了口角,還動了手,大兒子和女兒躲得遠遠的,只能我和老伴求爺爺告奶奶四處奔走,賠了人家一筆錢才算了事。

忙碌了大半輩子,以為把兒女養大,供他們讀書識字,看他們成家立業,就能享享清福,沒想到五十多歲的年紀,還要拼命地找出路,掙錢還債。

消停了幾年,總算還完了錢,本想可以過幾天舒心的日子,又趕上大兒子和閨女先後有了孩子。閨女生個女孩,不受婆家待見,沒人幫忙帶孩子,她哭哭啼啼打來電話,“媽,幫幫我吧,要不我沒法上班,婆婆更嫌棄我了。”

我和老伴一合計,把家裡的地包了出去,進城給女兒搭把手。外孫女帶到三歲,我們老兩口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大兒媳也懷孕了,兒子求我們過來幫忙。

“媽,我媳婦雖然不用上班,但她畢竟沒經驗,我不託底,你和爸可不能偏心,過來幫襯一陣子吧。”

於是,匆匆回了趟老家,又馬不停蹄地去了大兒子家。輾轉兒女家的這幾年,我們就像免費的保姆,我在家做家務,帶孩子,老伴出去打零工,睡在客廳,打掃孩子吃不完的剩菜剩飯,他們心安理得,我們卻要出錢出力。

這個期間我和老伴省吃儉用,加上包地和打工的收入,存下了八萬塊錢,本打算再攢點給小兒子結婚用,可他還是不成器,連個物件都沒談成,我們又想到了翻新老房子,踏實過個晚年。

孩子們知道後,紛紛跑來借錢,兒子說創業遇到了難處,借走三萬應急。女兒又說打工不容易,想開一家小店,不耽誤掙錢,還方便兼顧家庭,差點資金,也要走了三萬。

前後借出去六萬,還剩兩萬,兒媳和女兒鬧得不可開交,都覺得對方在惦記我們的錢,我和老伴看明白了,他們是在攀比,生怕自家吃了虧。

人老了,心力和體力都跟不上了,兒媳開始嫌棄我們老兩口不利索,吃飯穿衣不講究,說話一股子鄉下味,還總撿來一些紙殼和瓶瓶罐罐堆在樓道的儲物間,對孩子影響不好,還會被出來進去的鄰居們笑話。

說實話,到了這個年紀還要被兒媳指著鼻子數落,我們心裡很不好受,下定決心回到老家,還是因為我們給孫子買了點零食,兒媳說的一句話,“孩子要你就買?零食吃多了沒好處,他不知道好賴,你們也不懂事嗎?

老家的房子實在不像樣了,我和老伴自己買了些材料,請了幾個工人,從簡地翻修一下。

重新迴歸鄉間生活,我們反倒鬆了一口氣,不用看兒女們的心思行事。院子夠大,我們種了點菜,吃不完還能拿到集市上換點錢,只是老伴的健康,越來越不樂觀。

想讓兒女們把他們的老父親安頓好,要麼說沒錢,要麼說沒時間照顧,百般推辭,還沒到久病床前的地步,竟然沒一個靠得住。

我和老伴唏噓:多子未必多福,養兒不見得防老,辛苦了四十年,到頭來只剩下四位數的存款,連一萬塊錢都沒有,兒女只進不出,白養了。養老就是攢健康,想要老有所依,還要看住自己的錢袋子,才不至於辜負晚年生活。

父母的愛貫穿著兒女的一生,很多人認為兒女多,福氣也多,哪怕刻薄了自己,也要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供兒女們上學,盼著他們成家立業,看著他們越過越好。

在父母的呵護下,有些爭氣的子女邁過了種種困難,從學業到生活,一路走來收穫頗豐,可還有些子女,習慣了父母的付出,不知感恩,更不懂回報,在他們的眼裡只有“索取”兩個字。

即使他們有了孩子,仍然不懂反哺父母,甚至還把老人當成了燙手的山芋,不願意好生照顧,兒女的自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把兒女當成養老的依靠。

父母是兒女的福田,盡孝就是耕種這塊福田,有些陪伴,一生不過一次,父母要的並不多,趁著還不晚,對父母好一點,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不違背為人子女的底線。

就像人們常說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你說呢?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四個兒子爭著贍養老母親,嫂子悄悄把老孃接過來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