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孔子去世後,據說“儒分為八”,他的弟子分成了八個分支,其中“子張儒”是很重要的一支。

有一次,有學生向子張提了一個問題:士人應該做到哪些方面?

子張說:“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這裡面談到了四個方面。

​見危致命

“見危致命”就是敢於犧牲性命。為什麼敢於犧牲呢?當然是道義。孔子說“殺身以成仁”,孟子說“捨身而取義”,都是在談堅守道義對士人的重要意義。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一首詩很有名,他寫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詩人看來,生命與愛情都是可貴的,但若與自由比較起來,就不那麼貴重了,為了自由可以暫時放棄前者。自由是詩人的追求。

一個人在世間,至少在心中要有一樣東西,可以上升到與生命同等珍貴。不論是信仰還是理想,總要有一個,才會有出息。

見得思義

“見得思義”就是當遇到有利可得的時候,能考慮是否合乎道義。合乎道義的就去取,如果不合乎道義,就不去獲得利益,這是子張的態度。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假如依靠不仁不義去取得富貴,對他來說就像是天邊的浮雲一樣,他不稀罕。

孔子師徒的價值信條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與當下的一些商人比較起來,可謂雲泥之別。最近多年,出現了很多影響惡劣的假冒偽劣商品事件,比如毒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以及前兩年的價疫苗事件,每一起都觸動著公眾的神經,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

這些事件的層出不窮,都是為利益而不講手段的產物。不論是監管的制度環節,還是道德的底線,在利益的面前統統失守。這些無惡不作的商人獲得財富的過程,是以犧牲人民健康為代價的,孔子說的“不義而富且貴”,指的就是這些人。

祭思敬

“祭思敬”就是祭祀的時候,要有恭敬心。《左轉》有言:“國之大事,惟祀與戎。”祭祀對國人而言是天大的事,我們民族“敬天法祖”的傳統,也是中國人信仰精神的一部分。

孔子也說:“祭神如神在。”當祭祀的時候,就當神在跟前,態度要誠懇,精神要恭敬,缺少了誠敬,祭祀就成了一個過場。就如當下有人參加某個活動,毫無一丁點誠意,心不甘情不願的,只是來走一走過場,也就完全失去了參與的意義。祭祀屬於信仰層面,古人強調要心存敬畏。

喪思哀

“喪思哀”指的是居喪的時候,要有悲慼之感。對於祭祀,孔子認為應“事死如事生”,要像在世時一樣去對待離去的人,這是一份人文關懷。居喪之時的悲慼,除了表達對離去之人的不捨之外,也是對生者的尊敬。

其實不僅是喪事,當別人發生其它悲痛或者不愉快事情的時候,都應心存一份同理心,既不能幸災樂禍,也不應表現出不關我事的態度神情,對他人所遭遇的不幸,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這是基本的做人的準則。

在子張看來,一個人做到了這四個方面,就是一個合格的讀書人“士”了,前兩個條件談的是大義,後兩個是生活小節,看似要求不高,拿到今天來看,幾乎很少有人做到。不信,大家對照一下身邊人,看看有幾人能接近這四個要求的,就明白了。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真愛型小三隻圖愛情?遭遇出軌怎樣辨別小三型別,怎樣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