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被誤解是常態,被理解是意外。

有一位高僧說: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虛偽之言,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言而無信,不如不言。”

雖然開口講話是人的天性,但閉嘴不言卻是一種修養。

真正的智者,懂得少說多聽,適時保持沉默。

01

不解釋,是最合理的解釋。

有位文友吐槽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前兩年,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他辭掉了國企的安穩工作,回家全職做新媒體。

雖然過程辛苦,經常熬夜,但是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也出了成績,很開心。

偏偏有幾個鄰居總是時不時地議論他,說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連好好的鐵飯碗都弄丟了。

一開始他也嘗試著跟別人解釋,什麼是自由職業,後來時間長了,便乾脆不再搭理。

文友說:“有些人只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既然解釋不通,何必多說。”

生活中,很多人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在單位與領導私下交好,有的同事便說你趨炎附勢;

辭職回家創業,鄰里便傳言你在大城市過得很不如意......

好多時候,事實並非眼前所見,但我們卻百口莫辯。

但如果怎麼都解釋不清楚,不如緘口不言,保持沉默。

真正懂得你的人,即使你不言不語,也能心知意會;而不懂你的人,縱然你喋喋不休,亦如雞同鴨講。

就像李敖說的:“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這世間悲喜並不相通,被誤解是常態,被理解才是特例。

與其拼命向別人解釋自己,不如保持沉默,讓時間迴應一切。

02

不爭辯,是最高明的智慧。

《道德經》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辯是一種謀事的手段,不辯才是一種做人的智慧。

那些真正高明的人,鮮少與人爭辯。

在一次宴會上,有人給卡耐基講了一個笑話,這個笑話裡引用了一句話,那個人說引自於《聖經》。

卡耐基聽了,當即指出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某部作品。

誰知道對方立馬否認,堅持自己是正確的,於是兩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為了求證,卡耐基帶著這個問題,去問另一個精通莎士比亞著作的朋友。

這位朋友聽後,贊同了那位男士的觀點。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十分不解地問朋友,為什麼要偏袒錯誤的一方。

朋友說:“你與他爭論,即便佔了上風,對方也會因為丟了面子而心生怨恨。”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

平日裡,我們都曾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如果輸了,難免忿忿不平,怨氣叢生;若是贏了,又會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失了人心。

很多時候,爭論並不能決出勝負,只有兩敗俱傷。

富蘭克林曾說:“如果你老是爭辯,反駁,也許你能偶爾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那樣你永遠也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是彼此舒服。

對於一些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即使輸了道理,卻贏了感情,何樂而不為。

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莫過於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理解別人的不同。

03

不評價,是最頂級的善良。

在知乎上曾看過這樣一個影片:

一個男人下班後在廁所裡換上了高中生的校服,頭上還別個粉紅色的髮卡,對著鏡子微笑。

有人進來撞見,一邊說“神經病”,一邊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傳到網上。

影片迅速引起熱議,男人在路上被人認出,大罵他是異裝癖,搏眼球。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男人的妹妹在一場車禍中去世了,他媽媽因為打擊太大而忘記了所有人,只記得妹妹上學時候的模樣。

為了讓媽媽開心,男人決定扮成妹妹的樣子,每天以妹妹的口吻跟媽媽影片通話。

看完後,深有感觸。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曾因為某些無法理解的事,就輕易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評頭論足。

然而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背後,藏著的可能正是別人的心酸和為難之處。

韓寒曾說:“如果你不瞭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麼。如果你瞭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內心都有想要守護的柔軟角落。

我們不是別人,無法知道他走過的路,遭受過的痛,以及心中無法言說的苦。

你不經意的一句評價,很可能成為一柄戳心的利刃,給對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你隨口的一句議論,也許就會揭開他人好不容易癒合的傷疤,再次變得鮮血淋漓。

所以,永遠不要輕易去評價一個人。

知事不言,知人不評,是生而為人應有的善良。

04

知乎上有人提問:“你越來越沉默的原因是什麼?”

其中一個回答說: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卻不想爭辯;有時候,你被人找茬,卻不屑反擊;有時候,你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於是選擇了沉默。”

很多時候,沉默並不代表懦弱與妥協,而是隱忍之下的大度從容。

是洞穿世事而體諒,看淡是非而不爭,悟透人生而沉著。

古人曾說,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當我們歷經世事滄桑,終會明白:

點個贊吧,懂得保持沉默,才是一個人最更難能可貴的修養。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關於孤獨 餘生瑣記 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