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沒想到看上的一本書,居然不是常規的32開本,而是幾近口袋本的大小。比成年人的巴掌大一些。字型也是比普通的字號小一號。好在不貴,13塊錢。也不覺得吃虧。反正書籍這東西,放久了也不會變質。有空慢慢看吧。

在發揮幻想力方面,我覺得朱自清是個大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那篇散文《綠》,就那一口潭水,就分別被他拿來比作少女,舞女,小女孩,裙子,等等。而在非文人眼裡,潭水就是潭裡,頂多來一句那潭水真綠就完了。哪裡還會想到那麼多東西。所以語文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感嘆,文人自多情。因為這篇文章被當成範文,自然對於當時非常愛好文學的我來說,成為模仿的物件。看見大霧瀰漫的天氣,就會浮想聯翩。有時坐在窗前,看到外面綠油油的樹葉,也想得很遙遠,似乎一片綠葉就是一個世界。

許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清晰記得,當年在《廣西文學》裡面,有一篇小說,裡面有一句對話,說搞文學的人,都是呆頭呆腦的。確實如此。如果當年朱自清沒有對著桃花潭發呆,用自己的文眼去觀察,斷然想不到那麼多的事兒,什麼舞女的舞姿,少婦皺起的額頭,少女光潔的肌膚等等。這些想象,如果不是慢步走,如果不是凝視著陷入沉思,或者直接呆呆地站在一邊看,面對潭水的時候,潭水也只是潭水罷了。最多也就覺得深不可測,或者綠色養眼,怎麼會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感慨?

從學校出來以後,我曾經養過一段時間的牛。每天做完家務,就牽著家裡那頭公牛去放養。夥伴都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看到我走在牛前面昂首闊步,都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後來才知道,他們私下裡叫我養牛專家。因為那時,我已經開始近視,眼鏡不離鼻樑。看起來像個知識分子,自然不能等同別人,直接叫放牛郎。我每次腋下都夾著一本書,在彎彎曲曲的通往田野的土路上行走,在滿目的好風景中怡然邁步。樹上有鳥兒在歡叫,連綿的群山像慈祥的老人投來溫和的注視。特別是在晴朗的冬日,在適合躺下的石頭上看書,感覺天上的神仙都向往自己的生活了。

把心思都花在寫文章上的後果是,人嚴重脫離實際,變得不合群。晚上同齡人都在一起打牌,或者相約去鄰村找物件,我卻在燈下寫日記。別人過了農忙季節,都出去搞基建掙錢,我卻躲在家裡看書。這樣做的差距是,別人結婚了,我還沒女朋友。別人買了摩托車,我還在踩腳踏車。別人蓋起了樓房,我還住在祖上的瓦房裡。剛開始父親也沒說什麼,私下裡可能覺得我日後必定有出息。但很快就對我感到失望,在一年春種的時候,嫌我動作太慢,一把搶過我手裡的月刮子,示範性地在我面前揮舞了幾下,然後一扔,說幹活這麼慢會餓死的,那一天,父親始終帶著怒氣對著我。

在農村,是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的。堂兄的母親七十歲了,還叫她下地收苞谷。她走到半路,放下擔子在樹下休息。看到我過來,就說,老了,幹不動了,一邊喘氣一邊用草帽扇風。在城市,退休的老人可以充滿豪情地說活到老學到老,農村的老人則是活到老做到老,除非真的動不了了,但離大去之期也不遠了。經常掛在父輩嘴裡的一句話是,活永遠幹不完,死了才算完。我沒能讓父親在六十歲的時候退休,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太無能,儘管他已經仙逝多年,愧疚感卻一直存在。

愛上文學其實是個錯。想想自己所喜歡的那些文章大家,他們並不是以寫作為業的人,徐志摩也好,魯迅也好,林語堂也好,他們都另有主業,其中大多都是大學教授,而且專業與文學相關,這才讓他們在教課之餘順便寫點文字,豐富了中國的現代文學史。但如果一開始就立志當個作家又沒有成熟的環境條件,帶來的有可能是悲劇性的後果,一方面沒有如願以償,一方面又荒蕪了歲月,成為真正的虛度時光的人。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婆與兒媳——別把孝順不當一回事,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