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電影《菊石》劇照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我特別認同: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確實如此,很多人總在耗費著時間和精力去糾結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明顯無法再改變的,於是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想起了上學時讀過的一個故事,在公元1079年,大文豪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黜,曾經太守所帶給他的風光不再,而是成為了黃州團練副使。
安穩的生活變成了顛沛流離,被人追捧變成了遭人白眼,若是換成一般人,想必心態會從不甘變為憤恨,怨恨老天為何對自己不公,最終人生越來越糟。
但是蘇東坡卻沒有這樣做,他並沒有對輝煌的過去做過多的緬懷,也沒有對已經面臨的現狀做出抱怨,因為他知道,糾結那麼多於事無補,並不會改變任何境地。
所以蘇東坡擼起袖子,親自下地做農活,喂牲口,修水壩,不僅造福了當地的百姓,成了老百姓愛戴的父母官,還在此期間留下了不少有名的詩作。
都說一個人的文字透露著一個人的品性,“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你瞧,他早已釋懷了過往,充分享受當下的淡然。
若是蘇東坡一直對自己官場上的失利久久不能釋懷,也許他不會成為一個當地的好官,更不會留下這麼多灑脫的詩作。
不管過去是什麼樣的結局,都已經是結束的狀態了,所以實在無需再浪費時間,浪費心神去糾結,因為糾結得再多,我們也不可能重新來過。
過完年後,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重新步入正規,接到朋友寧的電話,接通電話後,我正要開口說“新年快樂”,卻聽到了那面傳來的哭聲。
心急之下趕忙問她怎麼了,她哭了好一會,才跟我傾訴起來,老公過年時跟她吵了一架,自己跑回了老家;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家過年,卻因為孩子總是不聽話,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讓她生氣;年終獎沒有得到,開年後的工作調整也讓她覺得不順心。
聽完了寧的訴說,感受到她的語氣逐漸平穩了,我問她,“說完了?”,她回答“嗯”,於是我說,“那就去洗個澡,好好睡一覺。”
寧有些詫異,問我:“難道你都不說安慰我一下嗎?或者幫我出出主意也好啊!”
我笑了笑,回答她:“你希望我怎麼安慰你,或者幫你出主意呢?是勸你跟你老公離婚,還是慫恿你打一頓孩子,或者直接讓你辭職?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發洩完你不滿的情緒之後,冷靜一下,好好睡一覺,讓自己的情緒迴歸理智,然後做好第二天的事情。”
孩子的功課不好好做,總是看電視,那是因為一直以來寧的縱容,因為想要自己得到片刻的安寧,她習慣了用電視打發孩子,現在再想讓孩子突然做出改變,本身就是為難孩子,不如多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自然會讓孩子把注意力從電視上轉移出來。
至於工作,寧覺得老闆沒有重用她,為公司賣命了七八年了,沒得到晉升,卻反而被冷落了,心有不甘。
據我所知,這份工作是寧的父親託人給她安排的,當初圖的也就是個輕鬆穩定,所以寧在工作上並沒有投入過多,試問一個老闆,如何會重用一個不肯在工作上用心的員工?
聽了我的解釋,寧覺得釋然多了,她也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最後愉快地掛了電話,我也相信,從那一刻起,她會做出正向改變的。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跟寧一樣,當一些自己並不想要看到的事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抱怨,抱怨老天不厚待自己,抱怨命運不公,抱怨自己的可憐,但卻從來沒想過這種無意義的糾結會給自己帶來什麼。
與其糾結無法改變的,不如提升可改變的,這是做人的大智慧,也是更高階的人生格局。
當我們遇到不如意時,不用去想“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是應該想“今後我該怎麼辦”,這樣一來,鬱悶的情緒被即將改變的鬥志所代替,豈不是更讓人覺得痛快?
每個人都有慾望和期待,當沒有實現時,就會覺得痛苦,所以會忍不住去糾結,而之所以會糾結,除了對現狀不滿意的痛苦之外,還有對未來的幻想。
因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的夢想會再一次破滅,人的痛苦根源就會不斷加深,這樣一來,就容易陷入到惡性迴圈的糾結當中。
若是都如蘇東坡一般,放下過往,注重當下,活好即將到來的每一分鐘,這才是真正的讓人生無憾,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個“當下”接著一個“當下”,珍惜當下,才是更明智的人的選擇。
當學會坦然面對未來的時候,我們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改變現狀中去,比如讓自己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多健身,喜歡上看書,學會“斷舍離”。
當這些改變開始一點一點浸入我們的生活,我們慢慢就會發現,原來當初放下糾結,提升自己的決定有多正確,所以我們的人生也會落得個自在。
扔掉對過往的眷戀,憧憬美好的明天,卻從未忘了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去迎接可期的未來,在屬於自己的軌道上努力前行,這是最佳的人生狀態。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活得如此通透,在把握當下的間隙裡,發現更多人生的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