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春節時才回來幾天,弟妹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上學,還要忙地裡的莊稼,孩子們很少走出縣城。
週末堂弟到省城辦事,把兩個孩子一起帶來,忙完自己的事情,帶他們到動物園玩了一天。
今天中午我們請他們吃飯。
孩子們看見我就說:“姑姑,我爸昨天帶我們去動物園玩了一天!你不知道動物園有多好玩。咋那麼多我沒見過的小動物呢?”
看著孩子們興奮的笑容和誇張的表情,我既高興又心疼,心裡五味雜陳,趕緊對他們說:“寶貝兒,以後如果你們有時間再過來,姑姑帶你們再去玩兒。”
回家的路上,佳音對我說:“媽媽,他們去一次動物園,為什麼會高興成那樣?”
“因為他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都不回家,沒有人帶他們出來玩。好不容易等到過年,盼回來爸爸,又要忙著過年。
他們都6、7歲了,這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到大動物園,第一次看到以前沒有見到過的動物。如果是你,你會高興嗎?”
“那,肯定高興啊!他的爸爸為什麼要出去打工?他們多可憐呀!”
“他們的爸爸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想要給他們將來有一個幸福的生活。”
佳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俗語說“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飢”,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不同,思維和思想意識也不一樣。
城裡孩子感覺很正常的事情,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
看到他們,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小學三年級時,我跟著姥姥來省城的大舅家,那時候我也是這樣的心理。
當時的我非常羨慕城裡高大的樓房、乾淨的街道、漂亮的公園,路上各式各樣的小轎車,還可以看到長長的火車,城裡人都穿得非常洋氣,說話也比我們村裡人說得好聽。
那次回家,我就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發誓要到城裡上班、安家。
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多年以後我終於在省城安了家,我的孩子才有了城裡人的生活。
他們不僅到過國內的很多城市,也去過多個國家,所以對堂弟的孩子們興奮地議論動物園,有點兒理解不了。
多數父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提供儘可能好的生活條件。
一代代人的努力,就像一次次上臺階,後代人都是在前輩人的託舉下,一點點努力向上,臺階越上越高,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