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劇照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這是無法改變的,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質感。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左右,但生命的廣度和寬度,我們卻可以無限地延伸。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曾經說:我跟誰都不爭,跟誰爭我都不屑。
這句話看似很傲慢,始終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因為楊絳先生明白,人是活給自己看的,別人覺得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自己的內心。
楊絳先生和其丈夫錢鍾書一種淡泊名利,那些在世俗看來無比重要的東西,他們全都不在意,例如:名氣、錢財、利益等。
所以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爆火以後,很多人去他們家拜訪,全都被拒絕了。並不是他們不近人情,而是他們只想忠於自己的內心,做一些在自己看來重要的事情。
楊絳先生享年105歲,而其丈夫錢鍾書在88歲時便已離世,女兒錢瑗也於次年離開。在那以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楊絳先生一個人帶著三個人的夢想活在世上,直到100多歲,依然筆耕不輟。
人到晚年越活越有福氣的人,往往只有一種:忠於自己的內心、有事做、有精神寄託。當靈魂不空虛了,生活自然也就跟著充實了。
人到晚年,懂得“取悅自己”很重要
朋友的爺爺已經八十歲了,雖然常年一個人生活,依然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據朋友說,她的奶奶在爺爺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那時候大家都勸他再找一個,但他全都拒絕了。
在他看來,人過了五十歲以後,就開始“下山”了,身上揹負的東西越多,也就走得越累,一個人輕鬆自在,反倒是最好的狀態。
其次,婚姻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礎,如果兩個人沒有感情卻依然湊合著過,那多半過不到一塊兒去。可年過五十的人還奢求什麼愛情呢?
大多數人二婚就是找個伴兒而已,可他不願意湊合,他覺得與其和一個合不來的人話不投機地相處著,不如找個興趣愛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朋友說,爺爺退休前是一位老師,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歷史,所以他經常一個人待在書房裡看書,安安靜靜地,不喜歡被人打擾,也不喜歡和太多人交往。
爺爺的朋友很少,但每一個都能交心,除了獨自看書以外,爺爺有時候也會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日子過得特別詩意。
可能很多人覺得,老伴兒走了以後,留下的那個人日子肯定過得特別孤獨,其實並不是的。有些人總有辦法讓自己過得充實,只要有精神寄託,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那麼每一天都是有所期待的,都是會有驚喜的。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一個人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意義,也能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從而更好地經營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
很多的運氣和福氣都不是上天恩賜的,而是靠自己爭取的。越努力的人往往越幸運,越是懂得取悅自己、懂得為自己而活的人,往往就越是有福氣。
人的活法不止一種,有的人哪怕沒有結婚,也能將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就像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所著的《小婦人》裡的馬奇姑媽一樣。
在當時看來,女人不結婚是說不過去的,因為那時候的女人沒有人生主導權,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所以世人認為,女人唯一的歸宿就是結婚。
但馬奇姑媽是個例外,她因為太過有錢,所以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她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是否結婚只是一種選擇,就算一個人過也不會成為誰的負擔,而是活成自己的風景。
馬奇姑媽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越活越有福氣的老人,未必一定依賴於婚姻,只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精神寄託,是不會輕易受外界所幹擾的。
堅持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需要強大的內心,也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懂得為以後做打算,凡事不依賴別人而依賴於自己,會讓我們有更多的底氣。
即便到了晚年,會有兒女孝順你,但他們畢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還是要有一定的積蓄,這樣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成為誰的負擔,讓誰厭煩。
越活越有福氣的老人,往往家庭和睦,內心從容
有的人不結婚,一個人也能瀟灑過一生,這樣的人需要勇氣,也需要經濟實力;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基本都會組建自己的家庭,特別是到了晚年,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福氣。
韓國作家趙南柱所著的長篇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金智英的父親中年失業,曾經一度沉迷了很長時間,後來母親開始買房投資、做生意,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反觀他身邊的那些同齡人,有些人投資失敗了,把養老金也賠光了,而他的生意卻越做越好,三個子女也都考上大學,找到了不錯的工作。
內心從容了,就不會盲目和別人攀比了;家庭和睦了,無論做什麼都會有動力和支撐,而這,往往晚年最好的狀態。
總得來說,人到晚年越活越有福氣的人往往只有這一種:有精神寄託,像楊絳先生那樣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至於成為誰的負擔,像《小婦人》裡的馬奇姑媽一樣,哪怕不結婚也能過得風生水起;
有幸福和睦的家庭,足以成為自己的精神支撐,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金智英的父親一樣,無論做什麼,都能內心從容。
福氣,是我們今生最大的幸運,到了人生的後半場,儘可能地對自己好一點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