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善與惡是相對而論的,完全的‘善’將會讓人變得軟弱,完全的‘惡’會將人推向地獄,只有將‘善’與‘惡’的標準與底線確立,才能構成一個和諧的自我。”這段話是陶勇醫生在暴力傷醫事件後,留在《目光》一書中對人性善惡的體會。

很難說清楚,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對於我們來說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是善惡一體的,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善與惡我們會有自己不同的體會。而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也無法區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對於別人尚且不去評價,對於我自己,我覺得問心無愧便是最好的善惡標準

越是長大發現自己的心腸越硬,我總是會記得小時候新華書店門口的那些乞丐,以前總是會將手中的零錢遞給他們。但是越長大,自己也慢慢賺錢了,施捨的次數卻是越來越少。我總是覺得有手有腳,總不應該至於去乞討,這個社會,好的工作不好找,但僅僅是活下去,總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我成長過程中,思想的轉變,也是一種對於善惡行為判斷的轉變。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善惡的判斷和認知,譬如救治流浪的貓狗,或許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善舉,但對於那些被流浪貓狗傷害過的人來說呢?或許之間人道毀滅更符合他們心中對善的認知吧!善與惡從來都不是黑白分明的,自己問心無愧,便是善行。

守好自己心中對善惡標準的底線,便是最大的善。

看到別人碰瓷、詐騙輕鬆獲得大量的財富,你便明知那是錯誤的行為,卻也控制不住,這便是你善惡標準的缺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對於善惡的判斷,不至於真正地是非不分,但也總有人會因為利益或者其它問題,而突破自己的底線。

我也曾有過這種可怕的想法,曾經借給朋友2500元,卻是有借無還,人再也找不到了。我也設想過,別人可以這麼騙我我為何不可以如此去騙別人?而且我還可以找到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我不過是拿回自己失去的那部分錢罷了等等。當然,這些念頭也不過是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逝,我還是有自己清晰的是非認知的。

但也會有人因此而突破底線,或許不是因為2500元,而是更大的一些傷害。包括我自己,我不敢保證當我真正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時,是否會去偷去搶。希望我可以永遠守護好自己心中對善惡標準的底線。

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已確,而力猶恐不及;為惡如乘駿馬走坡,雖不加鞭策,而足不能制。

我並不如何認同這句話,為善,只需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隨手提供一些幫助,這便足矣,何必好高騖遠,非要行大善、積大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便足夠了。我們都不過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員罷了,何必非要去行聖人之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不一定會應在事實上,而是應在心中。

每一次的行善都會給我們自己的內心帶來輕鬆、快樂、自信等正面情緒,而每一次的惡行,或會給我們帶來愧疚、不安的負面情緒,或引導我們走向錯誤的道路。行善的人也往往心胸寬廣,行事坦蕩,自然不易被太多煩惱所困。

現實或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理想,每一次的善舉都會得到好的回報,但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惡劣,總能碰到訛人、碰瓷的人。守住本心,守住自己心中善惡的底線,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自己能做的最大善行。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夫老妻,你哄哄我,我哄哄你,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