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個樊登老師的短影片,說的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敵人是誰,有人說是男人,婆婆等等都被否定了,答案是她的媽,因為只有媽媽才會從小到大一直的“傷害”她,“控制”她,由此我聯想到不僅是女兒,我們不都是父母的“犧牲品”嗎?
圍城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鴻漸在歐洲留學期間,當得知家中定下的未婚妻不幸逝去時,心裡高興極了,這樣就不用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了,於是就跟家裡寫了一封信,明確了自己想退婚的想法,結果被方遯翁狠狠的批評了一下,並用停寄學費相要脅,結果鴻漸乖乖就範,不僅不提退婚的事了,還給未知明的丈人家寄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悼亡信。
不僅文學作品中有這樣的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比比皆是。小A是一個女孩,十三歲以前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後來爸爸媽媽為了照顧年幼的兒子把她接了回來,小A每天的生活除了上學,還要洗衣做飯,就這樣過了六年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可是她的父母並沒有打算讓她繼續上學,最後小A拼死拼活父母算是勉強答應了,第一學年的學費是父母交的,後面兩年的學費是助學貸款,直到畢業父母也沒有幫她還,最後小A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就出來工作了,畢業後在某公司工作,雖然工資不高心想終於不用受致於人了,心裡還是蠻開心的,好景不長,她的弟弟總是找各種藉口跟她借錢,最後工作兩年沒有存到錢,後來相親認識了一男孩結婚了,最後兩家還是因為錢的事鬧的不可開交,結果可想而知……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