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君
“忍”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時時戳心,考驗的是人的“韌”性;利字右側一把刀,這把刀,是來收割的,考驗的是人的“義”性。說“義”有“性”,是因為有“義”和“不義”之分,這其中,還有個“不地道”的灰色地帶。
01.不地道是“義”和“不義”之間的灰色地帶,偏不義。
雞毛君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一個林君,一個旺君,是可以割頭換頸的兄弟。兄弟取於義,也可以一起取利。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兩人合夥做生意,租了車子,請了司機,頗有氣象。不久,旺君因故耽誤了一個月,林君與司機兩人在打理業務,但後來司機報賬的時候,多出了300多的加油費。原來,這段時間,林君並沒有打理他們共同的業務,而是做自己的小買賣去了,還帶了車和司機一起,還讓旺君分擔其油錢。旺君追問,林君死不認賬,還說旺君聯合司機擠兌他。
在旺君看來,林君家庭子女多,老婆沒有工作,家境困難,搞點小動作可以理解。但應該先打招呼,或者事後認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不能死不認賬。
鬧到最後,兩個好兄弟分手了。
在百度知道上看到過一句話:一個人自己願意吃X,那是他自己的事,如果到處說他在吃豆沙,他做人就不地道了。這話用在林君身上,再恰當不過。
不地道,是個拿不上桌面的東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好像村裡的一個無賴,今天拿張家的一棵南瓜,明天偷李家的幾把白菜。南瓜、白菜,在村裡不是稀罕物,但是人家的東西,要拿總得打個招呼;或者,人家問到頭上了,你得承認。當然,就是他死不承認,也說不上他“不義”,當然也不能算“義”舉。
馮小剛拍攝的電影《甲方乙方》,其原著是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當時王朔已經名滿江湖,馮小剛則不慍不火。找王朔的時候,王朔讓馮小剛在自己的作品中隨便挑。上映之後,《甲方乙方》賺了3600萬,馮小剛只給了王朔5萬,被王朔扔了出來,從此互不往來。
5萬之於3600萬,當然太少,且不說為了提攜兄弟,王朔盡其所能;但如果馮小剛分文不給,就是“不義”,給了5萬,給少了,最多算“不地道”,當然不能說是“義”舉。
“不地道”是“義”在走下坡路。行“義”得耗費力氣,需要有擔當,且必須有力氣的資本,有擔當的意願才行。當“義”洩氣的時候,就會走下坡路,“不地道”就是“義”,在走下坡路時的狀態,這條路可以走很長,能一直走;也可能很短,稍不注意,哧溜一下,就滑向了“不義”。
“在“義”與“不義”之間,人們的評價負面的較多,“不地道”偏向“不義”;
在“義”和“不義”之間,如同鐘擺,“不地道”來回震盪。
02.“利”的第三方屬性,決定他是吹哨者。
在“義”→“不地道”→“不義”之間,有個“利”字在作祟。“利”有財利,有權利,還有色利,色利的目的是財利或權利,或者三者兼收,總之是利益。
作為有關“義”和“不義”的第三方,“利”的名聲一向不太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一向對他們做負面的解讀,這種簡單粗暴,恰好說明了人們的虛偽和矯情。
這句名言的原創作者太史公,並沒有這樣的偏見,至少,他是公正地評價了“利”的功能性。太史公說:“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意思是說:農民不生產糧食,食物就要匱乏;工匠不生產器物,勞動與生活就要陷於困厄;商人不進行流通,那麼糧食、器物、財富就要斷絕;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缺少。反過來,資源缺少,山澤也就不能得到開發。農、工、商、虞這四種人的生產,是人民賴以穿衣吃飯的來源。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若要“富”,怎離得開“利”?在這裡,太史公肯定了農、工、商、虞的生產活動,也就是肯定了“利”的人類經濟生活的潤滑劑作用。而那句名言,正好是活躍的社會經濟生活的鮮活寫照。
人們也往往把“利”和“義”推向對立面,但在大儒董仲舒看來:“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以義取利,利義共生。”
“利義共生”,原來“利義”是可以一體的。
美國時代週刊2013年的一期封面
有“義”必有“不義”,還有灰色地帶的“不地道”,“利”在其中扮演了“吹哨人”的角色:
獲利的形式,決定了“利”的“義性”:
比如靠勤勞節儉獲利、靠合法經營獲利、靠創新和創業獲利皆為“義”;
比如靠投機取巧獲利、靠坑蒙拐騙獲利、靠吃拿卡要獲利皆為“不地道”;
比如靠行賄受賄獲利、靠營私舞弊獲利、靠違法犯罪獲利皆為“不義”。
獲利的形式,成了判斷“義性”的尺度和標杆,而由於有了這個尺度和標杆,“利”的“吹哨人”的功能,便凸顯出來。
如此“義性”,自有“利”以來,天然存在,它們如影隨形,不離須臾。
但此“吹哨人”非彼“吹哨人”,它以與生俱來的尺度和標杆,建立起“觀察哨”、樹立起“警示塔“”,發出尖銳的哨聲、喚起人們的自覺、阻滯人們的腳步:
讓取“不義”之利者,寢食難安,心神不寧,驚弓之鳥;
讓取“不地道”之利者,羞愧難當,無顏面對,魂不守舍;
讓取“義”之利者,胸懷坦蕩,慷慨激昂,獲萬夫不當之勇。
由“不義”迴歸“義”難,由“義”滑向“不義”易,人們啊,要警惕“不地道”的灰色地帶。
在百度知道里看到一段話:總有一些行為,讓你突然就鬧了心;總有一些語氣,讓你突然就酸了心;總有一些對白,讓你突然就痛了心;總有一些態度,讓你突然就傷了心;總有一些瞬間,讓你突然就死了心;總有一些事情,讓你在不經意中,就看清了一些人,看透了一些心。怎麼說呢?做人還是不要太狠,不要不地道,還是善良點比較好!
雞毛君認為:有些人喜歡拿二元論來看待生活,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實質上,在黑白之間,有灰色;在好人壞人之間,有孬種。這才使生活多姿多彩,才使我們活得有滋有味。”不地道”也是道味精,佐餐可以美味,但不能過量,過量則有毒。
常識分享:
上一條:一搞笑,一愛臉,一酗酒:決定人命運的往往是雞毛小事
下一條:40年證明兩個數學問題,卻落後了1550年:志存高遠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