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85天】
勿以吾之嗜慾戕害吾之軀命
善使欲
非以欲驅使
人之性情
無對錯之分
唯平衡二字矣
讀《馮唐成事心法》,翻開還沒有幾頁,已經被我畫得長長短短,寫得密密麻麻。
他讀曾公,將曾公的話用大白話講給我(某一位讀者)聽,我又讀這些大白話,用我的理解,我的經歷來理解,入我眼,入我心。
讀慾望
馮先生說:學會管理你的慾望。
不會管理慾望的人,會任由慾望牽著自己的鼻子走。
發了工資,心裡想的是我要買什麼樣的漂亮衣服,要怎麼滿足自己平常渴望得到的那些東西,月光族就是這麼來的,我也不例外,長時間一來,我一直都是這樣理所當然地美其名曰“寵愛自己”。錢當然是存不下來的,我存下錢的時候,都是因為賺到一筆大錢,於是買了房,買了車,這樣的時候。
平常該吃吃該喝喝該享受就享受,頗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為樂。
大抵成年後都會有這樣一段“我終於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恣意揮霍的時期吧?那些曾經不讓自己買買買的時候終於有機會滿足自己了,就禍禍得自己身無分文——所以財商教育才提出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管理金錢,這也是在學會管理自己的慾望,學會和自己的慾望相處,知道要達成一個目標,要付出什麼代價,而且,這個目標是否可有可無。
比如買漂亮衣服,和買一個課程相比,前者讓自己彰顯魅力,後者讓自己得到成長,同樣的一筆錢花出去,所得到得結果是截然不同的,當自己只有這一筆錢的時候,就要學會衡量,以及承受後果。
這跟前一篇文所提到的:我們要追逐的,是不隨時間,風向這些變化的東西。我們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很快過時的虛榮。
這也是為何總是告誡父母,要富養孩子的道理所在。孩子有更高階的趣味,有更獨立的見解,就不容易受到社會的浮華風氣所席捲,而會去思考這層浮華之下更永恆的東西。
讀書也是如此,雖然會有一個階段,在畢業之後,報復性地拋棄書本,恣意地享受自由和青春,最終還是會發現,這些物質之類的,好無聊,今天攢夠錢終於能買名牌包了,但別人已經買豪車了,這樣的追逐是無止盡的。
但讀書不同的是,你有自己的閱歷,對書本有自己的見解,與人交流,不分高下,只有收穫的快樂……呃這個扯遠了。
明白物質的慾望是無休無止,讓自己不得安心後,我明白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有什麼樣的高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常態,重要的還是知道自己的幾斤幾兩,珍惜自己所有,也就是,承認自己是普通人,比總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天之驕子要活得輕鬆自在多了。
放下對物質的渴望,追求精神的快樂,有一種莫可名狀的愉悅可以這樣形容:我一樣可以輕鬆買這些名牌,但我不想買。
曾公又言:倔強二字,卻不可少。
想過:如果什麼都沒有,能不能過得很好。
答案當然是能!
無慾則無求,無求也就無念了。
馮先生則很真性情地袒露自己的內心所想:我其實不是好勝,我只是不想把這麼美好的世界留給那幫傻子。(我著實愣怔樂呵了好大一會!)
無慾無求也是有前提的,固然自己能夠清貧度日,但身上揹負的責任呢?這些所有的牽掛,既是責任,也是藉口,像我的終極願望,找一座山頭,修建一棟合心意的房子,且不失生活品質地度日,這一切都是需要物質基礎的!更遑論要照顧好父母,照顧好孩子,哪裡是說無求就無慾了,明明還數不勝數!
只不過是從一種需求跳到另一種需求而已。
固然不跟他人比較,也不把那幫“傻子”看在眼裡,也會有別的慾念存在,想改變什麼,想做到什麼,想成為什麼。看到不順眼,不順心的,雖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因為這份不舒服,就會被刺著前行。
如同我所住的小區讓我覺得不舒服,就會想要搬到更有品質的小區——這就是刺,不舒心,只能自己想辦法改變。
舒心之後呢?等目前的期待樣樣都實現,也肯定會有其它的慾念產生的。
慾望是促進自己前行的動力,它很微妙,人身上任何一個特點都有兩面性,要去控制慾望,而不是被慾望控制,我可以為了自己這些慾望(夢想)去努力,但我不會再為這些而失去享受生活的心境。
慾望是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動力由此產生,把它跟自己享受生活的渴望平衡一二,我會時時提醒自己:
別忘記好好享受時光。
▲
關於本文
私宅設計師,探索生活美學,空間美學,生活應是鮮活而有趣的,我喜歡具體而美好地生活著,以享受世間美好為終身情懷。
做個優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