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

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三個人十年前和十年後的人差距很大。

這是因為三個人的格局不一樣,得出不一樣的人生。

一個人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洞見更好的生活。

改變自己的格局,才能增強人生的厚度。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這四點。

01驚而不亂:處變不驚

洛克有言:

真正的堅忍是當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災禍或危險的時候,他都能夠鎮靜自處,盡責不輟。

是啊,人的一生會經歷災禍或突發事情,能夠鎮定自若,那是多麼的難得。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大軍南下,揚言數日吞併東晉,一統天下。訊息傳到建康之後,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作為宰相的謝安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慌亂,鎮定自若地派謝石、謝玄等人 率領八萬北府軍前去迎敵。

當時有些人害怕建康不保,準備派精銳部隊保衛京師,卻被謝安拒絕了,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理由,謝安卻笑而不答。

謝玄在出發之前,心中忐忑不安,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之後便絕口不提軍事。

謝玄心裡還是沒底,又派部將張玄去打聽,謝安依然沒有回答,反而 邀他下起棋來。

此時的前秦軍隊已經到達了長江邊上,張玄心裡十分恐慌,在下棋的時候想著前方的戰事,結果屢屢敗在了神氣安然的謝安手裡。

後來,晉軍大捷的戰報傳來,謝安依然在和別人下棋。

他看完戰報之後,不動聲色地把它放在了一邊。客人忍不住問他,謝安的回答依然是淡淡的:“沒什麼,孩兒們已經破敵了。”

一直到下完棋, 客人告辭之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高興地走回家中,卻沒有發現他木屐底上的屐齒已經斷了。

在大軍壓境之下,養尊處優已久的滿朝文武大臣們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每個人都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之中。

身為宰相的謝安能夠處事不亂,坦然地面對這巨大的變故,這並不是他的故作玄虛,更不 是因為他做了一些“夜觀天象”準備,而是他對前秦的國情瞭如指掌,對這場戰爭也早就有了勝算。

正是謝安的這種處變不驚的精神,和冷靜的分析敵軍的情況,穩定軍心很重要。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去得勝利。

俗話說:“倉中有糧,心裡不慌。”每個人都渴望在紛雜的外相之中認識事物的本質,作出正確的推算。

生活中,很多時候也會遇到突發事件,一部分人,就會手足無措,將事情辦雜。一部分人,沉著應對,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得初中上英語課,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讓我回答。當時我有點不確定答案,回答聲音有點小,老師沒聽清,滿臉努氣,準備過來打我,我深呼一口氣,自嘲的笑了一下。老師被我惹笑了,怒氣也消得差不多,逃過一劫。

幸虧我沒著慌,反應快,要不然就慘了。

曾國藩說:“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遇事就緊張,臨事就大驚失色,失了方寸的人,難成大事。

02迷而不失:堅守原則

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寫到: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這是愛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人生原則。

他之所以能被後人敬仰和懷念,並不僅僅因為他那些華美憂鬱的詩行以及由他開創的楚辭體開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他能在那個舉世渾濁的時代堅守自己的原則,把握自我。

堅守原則、把握自我讓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原則是什麼?

原則是心中的一盞讓你在黑暗中不迷失自我的明燈;

是在艱難困苦時心中仍存的信念;

是人生路上不可動搖的準則。

唯有堅守原則方能不迷失自我。

堅守原則能讓你避免走上人生的歧路。

人間永珍,世事龐雜,人生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誘惑,這些誘惑就像躲在暗處的幽靈,窺視著一個個從它面前走過的人,也在考驗著一個個站在它面前躊躇不前的人。

在它面前繳械投降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堅守住原則把握住自我。

隋煬帝楊廣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在江都卻越發荒淫昏亂,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

又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正是隨楊帝酒色享樂中難以自拔,最後引起民憤,隋朝滅亡。

現實生活中,年青人吃喝玩樂,以致於荒廢學習的例子,屢見不鮮。

有的人為了權欲,溜鬚拍馬,寧可喪失人格,也要滿足自己的慾望。

莊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如果房間堆滿了東西,有光亮也透不出來。

有底線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人心如果清除了雜物和垃圾,把矇蔽心靈的塵埃掃空,那麼心中就會充滿陽光,結果當然是一派清淨安詳。

人可以不聰明,可以無才學,但必須要守好自己的原則,如此,社會才不會失序,人心才不會迷失。

03苦而不言:直面痛苦

有人說:

不管受到什麼傷害,都要學會隱藏,逢人便訴,是愚鈍,博人同情,是軟弱。

上帝讓我們經歷,我們方能成長,上帝讓我們受傷,我們才能更堅強。

與其喋喋不休抱怨,不如靜下心來深思,讓傷害成為一種教訓,把痛苦變成一種力量。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命運多舛。

她的兒子被狼叼走,她傷心欲絕,逢人便講述自己的可憐身世,開始還有人認真聽並對她表示同情。

但是聽她說的多了,卻都變成了調侃。

魯迅的雜文裡還有這樣的敘述: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人和人之間,終究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與其向別人抱怨自己的苦難,不如老老實實去突破苦難的包圍。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每個人的苦難,是上天賦予的使命,而不是博取廉價眼淚的工具。

苦而不言,默默積蓄力量,安靜蛻變,這樣的人,將來才可以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04笑而不語:智慧人生

做人低調,做事不張揚,這樣不容易得罪人,也不遭人妒忌。

三國時期的荀攸,他自謙避禍,很注意掩蔽鋒芒。

他自從受命軍師之職,隨曹操征戰疆場,籌劃軍機,克敵制勝,立下了汗馬功勞,曹營中眾多謀臣策士之中,他的地位數一數二。

後來,曹操做了魏公,更是任命他為尚書令,可謂恩寵之極。

但他從來都懂得功高不可震主,鋒芒不可凌人。

他憑藉著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謀略,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敗之地。

原因為何?

蓋因他對內對外,對敵對己,迥然不同,判若兩人。

參與軍機,他智慧過人,迭出妙策;但對曹操,對同僚,卻注意不露鋒芒,不爭高下,把才能,智慧,功勞儘量地掩藏起來,表現得總是很謙卑,文弱,愚鈍,怯懦。

反觀楊修,雖思維敏捷,甚有才氣,但絲毫不看場合,不分析別人的好惡,只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後來更是攪和到曹操的家事當中,遭到曹操的猜忌,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凡做人不能太張狂太鋒芒畢露。

笑而不語,說的更是一種灑脫和豁達。

生活從來都是智慧的較量,傷痛和誤會都會隨時光流逝,唯有盈盈的微笑會雕鏤在歲月的年輪上。

寫在最後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生活總是泥沙俱下,痛苦避無可避,唯有改變自己的格局,才能改變人生的結局。

所謂格,就是指人格;局,是指氣度,胸懷。

驚而不亂,是一種強大。

迷而不失,是一種堅定。

苦而不言,是一種豁達。

笑而不語,是一份智慧。

願每個人都有大格局。

與君共勉。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家男人做家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