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而言,處理婚姻的問題正在變得要比忍受單身還要困難,那些先入局的人已經開始破罐子破摔了,而後來的人都在權衡著結婚的必要性,對“入坑”的事,看得更加審慎和猶疑。
1
在吃瓜群眾的心理設定上,永遠流傳著“勸和不勸分”的好人習慣,哪怕自己的世界一直是一地雞毛,但並不會妨礙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以及對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的強烈反對。
人們在聽到“誰誰要結婚了”的時候,往往內心是興奮的,動作上是恭喜的,也許會伴隨有羨慕嫉妒恨的負面陰影,但大方向上一定是贊成一對有情人可以終成眷屬的。
可要是聽到“誰誰要離婚”的訊息,多半都帶著些惋惜,想勸,想幫,想去說說“衝動是魔鬼”的話,想去講講過來人的心得體會。
這或許是每個人對美好向往的一種體現,可很多時候,都是在自己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對別人生活的指指點點。
可能一開始的初衷是好的,但真要從結果來看的話,就是美好願望搭建起來的遊戲規則,讓進入的門檻太低,等發現自己匹配了個“豬隊友”的時候,主動出局的成本又太高。
當理智戰勝衝動的時候,誰都會從最終結果的角度去思考開始的必要性,然後是站在門外不肯進去,哪怕這門口堆了再多的福利,走過路過的都是嗤之以鼻。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誰都要為自己的將來好好打算,而且越是成熟的年輕人越是看得深遠。
也許戀愛的時候分分合合出入的成本都是相當的,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面對著買定離手而且還是一把all in的現實,誰都不希望後半輩子是個慘淡還不好收場的結局。
所以在今天,不想入局,不肯入局和不敢入局的人都不在少數,“已婚”兩個字好像比“大齡”還要恐怖。
2
在今天這個自由度已經很高的時代裡,似乎任何事的起步門檻都在降低,而在最終結果出爐的時候,可以選擇的限制條件卻在無形中一點點被附加。
就像求職的時候我們只要隨便降低一點自己的心理預期,都可以有一份餓不死的工作,可到了要炒老闆魷魚的時候,任性要付出的代價會讓你秒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婚姻也成了這樣。
戀愛的時候我們眼裡的愛情尚還能用“簡單、純粹”去形容,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總會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讓你可以去愛的時候不得不離開,本該離開的時候又不得不堅持去愛。
其實對於一場婚姻來說,可能沒有誰能比你自己更清楚是個什麼情況了,哪怕你並不清楚問題的原因,總會知道這個問題致命不致命。
就像一個正常的人,發燒感冒和腸炎胃痛還是分的清楚的,能開藥解決的事情,誰會傻到去動個手術。
等到了非手術不可的時候,病人的選擇也不會含糊。
可這世上就是有很多庸醫,還有不少關心過了頭的吃瓜群體,在婚姻的問題上,明明什麼都不知道,卻硬要說著“忍忍就過去了”的話,把小病拖成了大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婚後有矛盾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因為一些小事上的觀念不一致,被細節打敗的愛情,總能在忍過了細節之後,在大事上實現一致。
所以會有“床頭打架床尾合”的話,而且多數想離的人,吵過鬧過之後還真就沒事了。
3
問題是,十有八九的大多數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那剩下的少數。
可能對於衝動性質的離婚,我們應該去勸勸,給一個冷靜期,讓兩個人都可以在一段時間裡重新去考慮當初的選擇。
這是挽救,也是人之常情。
可要是有人就在那十之一二的少數里,正在經歷著家暴、背叛,面對著已經不肯再面對的人,正遭遇著並不普通的婚後遭遇,你還要勸人冷靜?
還是要用逃避的方式讓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早忘了什麼人之常情?
現實的情況是:
因為特殊原因造成的情感破裂,協議離婚總是很難生效的,因為強勢的一方總會有太多無理的要求,弱勢的一方還要整天面對別人的“苦口婆心”,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被動冷靜。
結果是可以儘快結束的一段關係,硬要靠法律的手段,用更大的傷害才能挽救自己。
很多時候,我都不認為離婚是一段感情最壞的結局,當然,我一樣希望婚姻中的人都可以幸福美滿,但如果兩個人都已經戴上了面具,沒有愛也沒有任何對將來的期待,卻還要一起生活的話,這可能要比離婚還悲哀。
我遇到過只為了錢去結婚的人,在婚後的生活裡充滿了對另一半的壓榨,離開的時候還不忘要帶走一多半的財產。
我也遇到過婚後賭博、出軌、整天不回家,甚至把婚姻當成是一種交易的人,可以想象的是,當走過了婚禮那一場人生高光的夢幻之後,必然有一個人掉進了深淵,還是被捆住了手腳的那種。
或許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評判別人最初的選擇,但起碼,我們可以在面對這些少數時,可以有一個客觀的評判,給那些正無助的、強忍的、無能為力的人,更多的支援和陪伴。
4
在《最完美的離婚》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
“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可是開罐器卻在1858年才被髮明出來,很奇怪吧?
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無論愛情還是生活,重要的東西有時也會遲來一步。”
對於愛情,我一直認同著同樣的道理,哪怕在當時當下我認為我已經遇到了最正確的人。
可如果真到了堅持不住的那一天,就算是有一堆人在你身邊勸你,我一樣不會拖泥帶水。
其實在我們愛上一個人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對於愛情會有怎樣的標準,不知道在自己的生活裡,什麼會成為真正的需要,而什麼又會是真正的反感。
直到痛過,哭過之後,我們親手否定了當初的選擇,真正知道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才會遇見最好的那個。
在每一場婚姻當中,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會真的清楚,兩個人的生活究竟是戴著面具的逢場作戲,還是留有情感的勠力同心。
你遇到一個人,走完一段路,這段過往是幸福還是痛苦,都是親身經歷,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其實沒有誰比你自己看得還清。
或許是這世上,習慣在不知情的時候勸人忍耐的人太多了吧,以致於一味忍耐成了被公認的幸福前奏。
只是幸不幸福你心裡應該是最有數的那個。
能愛就愛,該離就離。
未來都還未來,確定都是未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