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過度偏心,是兄弟不和的主要原因。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武公有兩個兒子,都是武姜所生,但她卻厭惡大兒子,獨寵自己的小兒子,還多次想要勸鄭武公廢掉長子,立少子為太子。
鄭武公去世大兒子繼位,人稱鄭莊公。武姜仍是想讓小兒子叔段當國君。
步步緊逼,又是為小兒子要城池,又是招兵買馬,發動兵變,大兒子鄭莊公忍無可忍,出手平定叛亂。
小兒子叔段,絕望自殺。
武姜的過度偏心,製造了兩個兒子的矛盾,也害死了自己小兒子。
父母的過度偏心,是導致家庭不和的始作俑者。
朋友A結婚兩年後,小叔子結婚,新房,新車,新傢俱,五十萬兜不住,是A結婚那會的十倍多。
後來,兄弟兩家都有了孩子,A的公婆,幫她小叔子家帶孩子,把小叔家的孩子當成寶。A家的孩子不幫忙帶也罷,在她公婆眼裡,連草都不如。
哪個父母能受得了,自己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鄙視。
父子關係,婆媳關係,兄弟關係,妯娌關係,一點點走遠,漸漸模糊。
父母越偏心誰,越指望不上誰。
朋友的爺爺S得了“終末期腎病”,一個很燒錢的病,要麼換腎,要麼三天兩頭透析才能維持生命。
現在需要他兩兒子出錢治病。大兒子,東拼西湊拿出十萬。小兒子,卻遲遲不肯出錢,說啥:“他這個治不好,就是白花錢。
S沒病之前,可是把能給的都給了小兒子。
如今給錢,治病,救命的人卻是大兒子。
父母的度過偏心傷害了那個不被關愛的孩子。
如果你看過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麼一定會對電影臺詞記憶猶新——"明明是一家四口,可他們仨看起來真幸福啊"。這是多麼沉甸甸的一句話!家長的偏心會讓孩子成為家庭的局外人,讓她們成為排斥的物件,內心的疼痛是無法想象的。
從現實的生活資料反饋,不受寵的孩子,對其一生的擇偶觀、幸福感知能力、性格養成都有深遠影響。
父母的過度偏心,不但會毀了那個被偏愛的孩子,也會傷了那個不被關愛的孩子,更會影響到自己餘生的幸福。
手心手背都是肉,腳底腳背連著筋。 雖然一碗水端平很難端平。為人父母理應保持理性。 讓一千個孩子有一千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