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曾看到一些人,變得越來越沉默。

比如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在大學的時候,他是非常活躍的,話也特別多。

剛畢業時,他也經常活躍在各種同學聚會中。

可到了現在,他變得不再活躍了,偶爾遇見他,他的話也不多了,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人們都說,本性難移。

他以前是非常開朗活潑的性格,怎麼突然就變成了沉默寡言了呢?

曾私底下問他,好像變化很大啊,怎麼回事呢?

他說:到了一定年紀後,經歷了人情冷暖後,方知世態炎涼,還是安靜做自己好。

一個人的經歷,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我們不知道別人經歷的是什麼,但經歷得越多,性格越是容易發生很大的改變。

當一個人經歷得多了,當遇到了委屈,也不再宣揚自己的委屈了,也不再隨便和別人傾吐心聲了,而是默默地承受著。

因為他知道,有的時候,傾訴了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寬慰和同情,甚至對方還可能幸災樂禍。

沒有多少人,真正的願意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人心難測,世事難料,不如選擇沉默前行,隨緣而居,換來一份輕鬆自在。

當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當努力了,依舊無法改變,不如就順其自然。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一些無法言說的事情。

有的時候,沉默並不是怯弱,而是說出來也是無濟於事,反而惹人厭煩而已。

所以,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對於很多事看得越來越明白,也就變得越來越沉默。

《論語》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當我們遇到事情,最終只能靠我們自己去解決。

怨天尤人,逢人就抱怨是沒有用的。

遇到了難題,只有沉住氣,不去抱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蘇軾說:“淺交言深,君子所戒。”

其實,在人際關係中,最忌諱的,就是和交情不深的人談論自己。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得起你的信任。

有的時候,和不熟悉的人談論自己,就是在傷害自己。

有句話說:“逢人但說三分話,遇事勿拋一片心。”

和交情不深的人交往,我們應該控制住傾訴的慾望,不要說太多自己的事情以及隱私。

因為當你說的越多,需要承擔的風險也越多。

有的時候,一定的沉默,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尤其在情緒不好時,很容易說出得罪人的話,這個時候,保持一定的沉默是對自己有益處的。

尤其在生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喪失理智,就會做很多的錯事,說得罪人的話。

可話一旦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

當面對不必要的爭執,不如沉默面對。

因為只有一方停止了爭執,不必要的爭執才會結束,才能夠停止傷害。

有一對金婚夫妻,兩人相濡以沫數十年。

有人問其秘訣。

老太太說:“我的脾氣很差,會經常亂髮脾氣。可每當我發脾氣說氣話,老頭子都不說話,要麼就出去散步。等他回來時,他還問我氣消了沒有,每次都弄得我哭笑不得。”

老爺子也說:“她每次在氣頭時什麼都會說,你和她爭,只會讓矛盾升級,所以我每次都等她冷靜下來,再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就是他們相處的秘訣。

解決問題,選擇對了時機才是最重要。

在不對的時機,不如選擇沉默,再等待對的解決問題的時機。

就像維特根斯坦說的:“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談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活得越明白的人,越懂得選擇適當的沉默。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經常看見關於婚姻、家庭的文章,我也說說我自己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