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媒人上門之後,二奶奶一下子明白了:女兒長大了,該到了為女兒操持終身大事的時候了。
為女兒找什麼樣的婆家,其實在二奶奶的心裡是沒有具體目標的,只是粗略地認為女兒不能再在鄉下生活了,不能再像自己這樣受苦了,女兒必須要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可具體人上人的生活是什麼樣,二奶奶也不知道。
可是二奶奶就是二奶奶,二奶奶有的是辦法。
於是在一個週日的上午,二奶奶拿了一籃子新蒸的紅棗包又去了她孃家當官的那個親戚家裡,順便還為親戚家剛出門的姑娘捎去了幾雙新納的鞋墊,再回到家裡的時候,二奶奶心裡有底了。
等芬和桂一塊回家看她的時候,二奶奶鄭重其事地給兩個女兒制定了找婆家的標準:一是男方必須要有工作,當官的最好,二是男方全家最好全是吃商品糧的。二奶奶說完又強調說:你們兩個不管誰找女婿必須符合這兩條中的一個,當然兩條都符合了會更好,說完這些,二奶奶也找不到更多更高階的標準了,因為她不知道還有什麼樣的家庭比這樣的家庭更好。反正一個紅線不能碰:兩個女兒再也不能找農村的婆家,無論農村的孩子再好也不行。不行,不行,堅決不行。
芬和桂雖然是從一個孃的肚子裡爬出來的,但是兩個姑娘的秉性卻天壤之別。芬打小就聽話乖巧,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沒有違背過父母的意志;而桂從小就是一個有主意的人,其實桂對娘是有意見的,這個意見是從桂進入拖拉機站以後才有的,剛開始桂以為做個女司機是很神氣的事,沒想到女拖拉機司機卻怎麼也神氣不起來,一是那種大型的拖拉機不好開,桂到現在也不能獨立駕駛作業,二是即使是給師傅打下手去田裡耕地,一塊地耕下來正副司機全都灰頭土臉的,那裡還有一點女孩的樣子,桂既然不喜歡這樣的工作而沒有辭職的根本原因就是每個月還有29.5元的工資。桂在心裡一直在埋怨娘:當初要是讓自己進被服廠,也不用這樣風吹日曬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