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爾基的自傳作品《童年》裡,有這樣一個場景:
幼年的高爾基喪父以後,母親帶著他和外祖父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
一天,高爾基被喜歡搞事的調皮小表哥唆使,將家裡的桌布拉到院子裡的染缸裡準備染色,被外祖父發現。外祖父大怒,不顧外祖母和母親的拼命勸阻,把他架在長長的凳子上、捆起來,狠狠地打了一頓。
小高爾基被打得失去了知覺,一連病了好幾天。
當高爾基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對兇惡的外祖父心生怨恨時,外祖父給他買來了餅乾、糖果,吻了他的額頭,撫摸著他說:“挨親人的打,不是屈辱,而是教訓!不能讓外人打你,自己人倒沒關係。”
簡短的兩句話,讓人瞬間對這位原本怪異冷酷的老人生出敬意和好感。
其實外祖父並非冷血不近人情,相反,正是他對孫子的愛,才使他容不得孫子犯錯。愛之深、責之切、罰之重。正因為愛你,才不能容忍你的錯;不想讓你將來一錯再錯, 所以必須責罰你;如果不責罰你,將來你出去冒犯了別人,讓外人打了,那才是真正的屈辱。
古人云:慈母多敗兒。不管是父親、母親,還是像高爾基外祖父這樣的“親人”,在幼年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因某一件錯事對我們拳腳相向,或者棍棒伺候,打得我們涕淚交加、鼻青臉腫。
在我們捱打的那一刻,甚至之後的很久很久,或許都不太理解,為什麼大人要對自己狠下毒手?是不是他們根本就不愛我?
愛,是一種異常複雜的情感,尤其是血脈之愛。中國家庭的血脈之愛更是深沉含蓄。
我不會天天說有我有多愛你, 可是我的愛都深藏在對你的教育、管束裡。
做得對時沒有太多表揚,一旦錯了,便是棍棒交加。這,幾乎是上一輩教育我們的普遍方法。
我們常常會抱怨,為什麼自己就不能成為那個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這似乎成了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共同的遺憾。
如今,當我們漸漸長大、成熟、為人父母,再回頭過去看,父母、親人曾經對我們的嚴厲管教,並未在我們心裡播下罪惡的種子。相反,正是因為一路經受這種高壓管教,我們的抗壓能力才那麼強,不會因為各種困難而屈服、不會因為正常的挫折而崩潰輕生。這得感謝父母,感謝曾經責罰過我們的親人,用嚴苛教育給了我們強大的生命力。
真正的愛,無所謂形式。如果你的回憶中,有這樣的親人,曾經打過你,除了特別變態的控制慾作祟之外,都是值得感激一輩子的。
因為,如果他(她)那時不打你,將來你就有可能被別人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