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人看待事物容易釋懷了,而有的人則抓著不放,哪怕已經遍體鱗傷。
而當代人的壓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在突飛猛進,一旦在情緒上鑽牛角尖,很容易就被壓垮。
壓垮一個人的因素往往不是事物的困難性,而是自身的情緒把自己拉入了深淵,這也是患抑鬱症、選擇自殺的人越來越多的因素。
曾有人採訪過一位獄警,她在女子監獄工作了二十餘年。
當問道:“這些服刑人員大部分是因為什麼犯罪”時,她的回答是:“大多數因為感情問題”。
或許你會覺得這多半是年輕罪犯,因為年輕自控能力弱,容易做一些傻事。
然而,結果卻相反,犯罪的往往是三四十歲的成熟女性。
為何會有這樣的反差呢?
因為感情問題產生的苦悶,在年輕時興趣廣、選擇多,不會把自己往絕路上逼,可人到中年就不同了,很多人把這份感情當做人生唯一的支點。
當某天這個支點一倒,整個人就會完全崩潰掉,這就是很多女人犯罪的原因,也是很多人自殺的原因。
在生活中,只有一個支點的人太多了,有的人把工作當做唯一支點,有的人把孩子當做唯一支點,還有的人把愛情當做唯一支點。
可生活哪有一帆風順、毫無阻礙的,於是唯一的支點出現問題時,人就崩潰了。
凡是生活只有一個支點的人,在遇到重大負性事件的時候,都特別容易鑽牛角尖。
心理學中有這麼一句話,“人類諸多悲劇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對一段關係寄望過深。”
很多悲劇之所以會發生,就在於我們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了某個人或某件事物上。
但這種“寄託的幸福”,特別容易破碎或幻滅。一旦這種寄託關係崩塌,就相當於是滅頂之災。
不管這種寄託關係是夫妻關係,或是工作事業關係,人只要在一段關係上寄望太深,把精神支柱完全託付於這段關係時,悲劇就容易發生。
就像現在被催婚的年輕人一樣,有的人迫於年齡和輿論的壓力,選擇為了結婚而結婚。
把結婚當成是人生質變的支點,天真的認為結了婚就一切都好了,一旦婚姻出了問題,就各種悔不當初,甚至會惱羞成怒做傻事。
而有的人則不會把婚姻當成一生的賭注,俗話說就是“看得開”。
網上有個單親媽媽分享了自己和女兒關於婚姻的對話,看完以後或許你就釋懷了。
女兒說:“媽媽,我可能會早早結婚,也可能會讓你吃很多次喜糖,如果不愛了,我就選擇離婚,因為我看你一個人過得也挺好。”
這位單親媽媽就屬於生活有很多支點的人,雖然婚姻結束了,但是她的人生依舊精彩,於是女兒在她的影響下,也成了一個人生有多個支點的豁達之人。
聽完女兒的話,這位媽媽還心想是不是自己過得太瀟灑了,該適時表達一下離婚的悲傷呢?轉念一想,真正的成長,是放下原本的執念。
於是第二天告訴女兒:“你有極大的機率不會離婚,因為你已經做好了離婚的準備,你沒有把不會離婚當成一輩子的執念。”
當一個人的社會關係較多時,更能承受部分關係的變化而保持大盤不崩。
比如一個人家庭幸福,他就更能承受事業上的挫折;反過來一個人事業穩定,也更能承受家庭上的變故。
我們人生中的各層關係就像一張蜘蛛網,當其中一根線斷了時,還有其他的線會分擔需要承受的力,於是我們還能繼續向前走。
這裡再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有位女子非常愛老公,把人生的支點都寄託在這段感情中,漸漸地沒了自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圍繞著老公轉。
因為老公不喜歡吃海鮮,她在結婚後就沒吃過海鮮了。老公不喜歡的事,她就乖乖的不做,以為這樣就能留住丈夫的心,可丈夫最後還是出軌了。
把婚姻當成唯一支點的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想到了自殺。
朋友及時把她帶去了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問她:“既然死都不怕了,那麼你有沒有一些遺憾,在自殺前把它們完成呢?”
她想了想,結婚後從沒吃過海鮮,也沒在外面和姐妹們吃喝玩樂過。
於是,諮詢師就陪她大吃了一頓海鮮,然後又陪她去酒吧玩到了凌晨。
第二天,諮詢師問她:“昨天的體驗感覺怎麼樣?”
她回答:“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於是諮詢師又給她佈置了一道作業:“找十件只為自己做的事情,在三個月內去完成它。”
當她完成這十件事情後,人生態度發生了鉅變,找到了人生的樂趣,對這段失敗的感情也勇敢選擇了放棄,離婚後的她過得更加從容、有魅力。
宮崎駿有句話說得好:“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他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所以,一個人什麼時候適合結婚?就是在你不怕離婚的時候。
結婚不是一個人生的必選題,沒有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適合結婚的人,和想要結婚的心。
婚姻應該是:有了你我更加幸福,但是你離開了,我也可以有別的幸福。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變成只有一個支點,那樣你會失去更多的人生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