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年春節,江西鷹潭80歲的李清泉過得不快樂。定居外地的兒子這幾年很少回來,讓他覺得生活失去意義,“活得再久也就孤苦一人”。在網上,類似觀點並不少見,有人甚至覺得“年紀越大,子女越指望不上”。真實情況怎麼樣?又該如何應對呢?

困惑:有些事只能靠自己

85歲的姚巖是湖南婁底人,跟老伴養育了四個兒女。10年前,老伴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記憶衰退,甚至大小便失禁,姚巖照顧起來愈來愈吃力。他希望兒女們都出力照顧。兒女們決定輪養,但幾周後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前年老伴意外摔倒,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兒女們忍受不了。”此後,姚巖和老伴成了“皮球”,被踢來踢去。

姚巖覺得此事不能完全責怪兒女,有些事情只能夫妻互助或依靠自己,“就拿擦身來說,哪怕血緣關係再親密,兒女們還是有所不適”。姚巖自己堅持照顧老伴,而他患有心臟病,總擔心哪天突然病發,“都說長壽是福,但像我們這樣,那是煎熬”。

招數:讓兒女因回家而快樂

年紀大了,總還是希望子女在身邊照顧。吉林長春的楊儀今年83歲,5年前老伴病逝,兒女們湊錢請保姆照顧他。一開始,他有些不適應,總悶悶不樂。那段時間,楊儀常犯小毛病,而只要兒女來看望,他就感覺病好了一半。為了讓兒女們能常來看望,楊儀花了一些心思。每次在兒女們來之前,他都會把家裡收拾一番,備好水果、零食,讓他們感到自己很重視這件事。他和兒女聊天總是說開心的事,不讓他們把看望他當成一種負擔。楊儀從不催兒女來看自己,每次兒女接他外出聚會,想讓他留宿,他也委婉拒絕,“天天膩在一起難免起摩擦,給彼此留點空間,他們沒壓力,我心裡也不會老牽掛”。

山東濟寧85歲的向宏宇則常給兒女發獎狀。老伴去世後,他很孤單。一次,小女兒帶著外孫回家探望,外孫向向宏宇要獎勵,這給了他啟發。向宏宇有7個子女,此後,無論哪家前來探望,他都發給一張自制的獎狀。在大家族裡,每家都把這個獎狀看作很大的榮譽,向宏宇也獲得了更多的照顧。

趨勢:擁抱新型養老方式

安徽合肥的羅大勇78歲,兒女也遠在外地。5年前,羅大勇突然犯病,幸虧在暈倒前撥打了120求助。事後,羅大勇決定把自己養老的問題交給養老機構解決。兒子考察了5家養老院,幫他選定了一家。入住後,羅大勇很滿意:不僅吃得好,還有人陪伴,“住了一年去體檢,過去的很多小毛病都沒有了”。

越來越多的老者入住養老機構,而與身邊的人抱團養老也是一種選擇。雲南昆明72歲的鄒娟在老伴去世後,身體大不如前。女兒遠嫁外地,為了照顧好自己,她與3位女鄰居協議成立互助養老小組,把自家當作互助養老點。白天,大家聚在她家做手工、玩遊戲、拉家常、吃飯,晚上各自回家。這種生活,她們過得有滋有味,還能互相照顧。(本報記者鮑傑)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父母插手,加速婚姻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