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中提出的獨居話題其實也是現階段的熱議話題,獨居數量劇增這意味著人的生活方式又悄然開始發生變化。
獨居指的是,長期的、獨身一人,男女無偶的居留。目前選擇獨居生活,不選擇婚姻的人越來越多,最早是出現在北歐國家。
這個現象在中國也是最近才流行,都市中的年輕人不是在獨居,就是在準備獨居的路上。
形成一個個孤島的現代人有人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現階段我國成年人獨居人數超過7700萬,其中獨居青年超過2000萬,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量,獨居意味著擁有單獨居住的場所。
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相較而言他們都有一個自己獨立的空間。
在和平沒有戰火的年代裡,生活富裕,物質充足,大規模的人選擇獨居這恰恰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決定自己喜歡的生活和生存的方式和狀態。
早先中國的傳統生存模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因為彼此需要,彼此滿足,也只有大家抱團取暖,互相依靠,才能生存下去。
但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多元化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的需求完全可以透過各種平臺和陌生人來得到滿足。
所以我們不需要每時每刻再把自己置身到人群中,當群居不是一個必選項的時候,獨居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畢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我們可以舒適地做自己。
獨居已逐漸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一個logo。相較於群居,年輕人們更願意沉浸在一個不用和別人廢話的世界裡。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做自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做自己,這是叔本華的名言。
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一杯摩卡,一塊甜點,一首好歌,還有剛剛好的室溫可以讓原本浮躁的我們安靜下來,可以舒適,坦然的做那個心裡的沒有偽裝的自己。
我們在各種各樣的人面前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做著各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人們不能總是帶著面具去看別人,總是需要有機會去看看鏡子裡真正的自己,給自己療療傷。
讓自己忘卻生活中的煩惱,冷靜地和自己對話,獨居意味著不用將就和不遷就任何人。
只要關上房門,你就擁有一個自己的,不被打擾的世界和王國,無人管束,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可以盡情的盡情的釋放自己的悲傷和歡樂,在這個只屬於你的空間裡隨便地撒潑打滾。
獨居不僅意味著自由,有時還意味著迫不得已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目前國內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
在他們當中也有很多人不是主觀想要獨居,希望可以有家庭的陪伴和溫暖,也希望自己可以不再孤身一人。
只不過生活有時候沒有那麼的理想,據調查"買不起房"是年輕人最主要的獨居因素,佔比為32.85%;其次為"社交恐懼",佔比22.78%;"婚戀成本高"同樣是造成獨居數量巨大的重要因素。
社會的經濟壓力,使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創造和維繫一段感情。
城市很大也很空,夜晚很美也很冷,在茫茫人海中想要找到另一個可以相互依偎取暖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電子娛樂設施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獨居人群的心理需求。所以相較而言,在大城市裡,自己一個人生活是成本最低,消耗最少的選擇。
自由的終點是孤獨有一句話講得好,在那個空間裡,你不說話就沒人說話。
這就是獨居的真實狀況,在一個人只有你居住的環境裡,這種沒有人說話的寂寞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一個人住要真有人講話我們估計也受不了。
很多人因為難捱這個寂寞,想找個人陪伴,想既要自由又想熱鬧和陪伴,到最後往往丟了陪伴也失去了自由。
因為陪伴就意味著要失去一部分自由,而失去自由也就意味著給不了別人全部的陪伴。
就像圓桌派中的周軼君說的:曾經有一個男孩跟我告白,就是說以後不讓你一個人吃飯,我想媽呀,我就喜歡一個人吃飯。你認為自己想要消滅的那個東西是寂寞,結果你失去的是自由,其實他們是在一起的。
女朋友重要還是遊戲重要,這對廣大男生來說是一個共同的難題。
剛談戀愛的男女朋友經常因為這個和自己的另一半吵架,女生總覺得你如果真的愛我怎麼會不想陪我,而男生也按捺不住嚮往自由的心。
後來長大後大家才發現,只有給對方留出獨處的空間,讓她或他有時間和自己相處,這份感情才能長久。
在學會獨處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給別人獨處的機會,自由和寂寞本來就很難把握平衡。
如果不喜歡,或者覺得太難做到,自己一個人也沒關係,某種程度上說低質量的陪伴,是遠遠不如高品質的自由。
獨處不等於自由我們通常會把獨居生活想象得很美好,很多人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只要自己一個人住就可以得到憧憬的那種自由,就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糟心的事情。
事實上,自由不是獨處就能實現的,自由的本質與獨居無關。
就像寂寞的時候走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反而會覺得更加孤單,覺得彷彿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與此毫不相干。
有時候你想消滅的是束縛,最終得到的卻是寂寞。
追求自由的本質是逃離自己的心魔,根本原因是內心被周圍的人或事禁錮壓制,很明顯這不是單單一個人獨居就能解決的。
相對於社交而言,獨處不見得就簡單,獨處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
獨居獨居有很多好處,但獨居的人會面臨各種誘惑和干擾。
獨居這意味著沒人和你鬥嘴打趣,你可能會在深夜裡獨自寂寞,想打電話給別人,結果看看手機通訊錄又放下,只能自己望著天花板發呆;
獨居也意味著沒有人會監督你做事,如果你不夠自律,你可能會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毫無秩序。
絕對的自由通往的是絕對的孤獨很多獨居的人追求自由的方式是將自己與世隔絕,可以一個月兩個月都不出門,他們牴觸社交。
但根據調查表明,長時間的獨處會對我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剛開始可能不會顯現出來,慢慢時間長了,不和其他人接觸,情感和生活遇到的問題沒有人可以傾訴和解答,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情緒問題。
比如會出現易怒,暴躁和抑鬱,會難以調控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更加難以和別人相處,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對於沒有強大的內心,自律和獨自生活的技能,不適合獨居但追求自由的人來講,選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生活是個折中的辦法。
大家有著共同的習性,生活在同一頻道里,哪怕不是也可以制定守則,約定好互不干擾,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寧靜和舒適。
哪怕是夫妻和情侶也可以選擇分房睡,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不僅不會帶來情感問題,還解決了兩人生活習慣和作息不同的大問題,誰也不用為此讓步,這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如果接受不了上述辦法,也可以試著養寵物,都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和安慰,也可以給我們帶來相應的陪伴。
但無論多麼喜歡獨處,一定要和其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透過和別人的交流溝通可以學到很多無法僅僅依靠自己思考得到的東西。
可以喜歡獨處,但一定要有社交。
本質上講,自由和寂寞是無法分割的,想要得到自由就得接受孤獨,想要得到陪伴就得忍受束縛。
任何一種極端的陪伴和自由,從某種程度上講,都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自由和孤獨是需要經營和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