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同學聚會原本是讓昔日的同窗走了再次聚在一起的機會,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背叛婚姻的契機都是透過同學聚會死灰復燃的。

讀者和丈夫的感情一直不錯,然而,所有的美好都在那次同學聚會之後變了樣子。

那次的同學聚會讓讀者見到了曾經的戀人,他們之間本來有機會踏入婚姻的,卻因為工作原因,最後不得不選擇和平分手。

平心而論,這麼多年,讀者從來都沒有忘記曾經的愛人,所以當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電光火石之間,一些不該有的感情就在此刻悄悄地滋生了。

是的,讀者做了一件錯事,她背叛了這段感情。

同學聚會,本來是傾訴同學情誼的,但是現在卻成了錯誤事情的溫床。

那麼,為什麼同學聚會,容易出“事”?根本原因又是什麼?

銳化效應:人的觀念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認知過程

在社會知覺中,波斯托曼曾經做了一個這樣的有趣實驗——

他事先對人們所重視的價值作了調查,接著把與這種價值有關的單詞在銀幕上用瞬時顯示器進行提示。

當他開始測定各人的認知閾限時發現,以前認為價值越大的單詞,認知閾限就越低,也就是說,人的價值觀對於個體的自我認知過程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而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心理學中的銳化效應。

例如我們從小學時代就被教育要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在這之後,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會按照這樣的價值觀去判斷。

對於那些愛而不得的人來說,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就形成了一種未完成事情的執行力進度,而這,就會在他們之後的活動中不斷地形成一種意識上的指導,來有意無意地提醒個體有些事情需要去完成。

而同學聚會正好給多年不見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契機,以往不方便的,現在有了最好的藉口。

當兩個人見面的時候,彼此的行動都會受一個固定價值觀的引導,所以,那些塵封已久的感情,都在這一刻死灰復燃起來。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感,容易讓人們尋找外界的因素做安慰

電視劇《我們結婚吧》中的男主工作不上不下,一次在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由於不知道拉菲酒是什麼,於是,這頓飯稀裡糊塗地就花了五萬之多。

參加聚會的人一開始都是同一個階段的人,但是後來,每一個人發展得都要比男主好,所以,這次聚會之後,男主的內心很是悵然若失,本來心情很不錯,結果卻因為差距,變成了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其實,同學聚會表面上是敘舊情,實際上就是攀比,比工作,比家庭,比發展,比物質,在比較的過程中,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憂愁。

人之所以感覺到惶恐,是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讓人無法逾越,所以,內心出現的缺失便會嘗試著從外界開始彌補。

同學之間的聚會會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看出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讓人更加難以接受,所以,為了尋求一種內外平衡,很多人便開始遊離在道德底線之外,尋求短暫的刺激。

貝勃定律:變心是常態,而忠誠是一種選擇

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它指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在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第一次的大刺激會在一定程度上衝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在愛情婚姻中,貝勃定律通常表現在一個人對於感情的麻木狀態,一開始,一丁點事情就可以讓兩個人感覺到愛情的美好,但是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對方不管做什麼都是一種理所當然,自己的內心也不會因此產生任何波瀾。

這時,假如出現了一種新的事情,那麼個體內心的感覺就又會被重新喚醒,而這也就是人變心的一個解釋。

只是,若是感情總是以一種短期的狀態存在,那麼不管擁有多少次,這樣的感情都無法讓個體感受到最純粹的愛意,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天長地久的。

我們常常是這個世界上的世俗俘虜,然後在人際中徘徊,在慾望中不擇手段,在情感中糾結,然後在一種茫然無措之中悵然若失。

柴靜在《看見》裡面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有一個感覺,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後,在這裡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愛情應該是細水長流,而不是曇花一現,因此,變心是本能,而忠誠才是選擇。

The End -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和戀愛物件分開之後很後悔,我應該怎麼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