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小夥伴問我:為什麼發在影片號上很火的內容,發在抖音上就不火,而發在抖音上很火的內容,發在影片號就不火?是不是影片號和抖音的內容偏好是相反的?
當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如何歸因?
這是一個非常普適的問題。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歸因。
— 1 —
歸因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因為一個現象的發生,背後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影響因素。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透過歸因找到幾個最關鍵的因素,然後在這些關鍵因素上逐步提高。
那麼,具體怎麼歸因呢?
記住8個字:
大膽推測,小心求證。
大膽推測,就是把所有可能性都羅列出來。
小心求證,就是去驗證每一個可能性,找出可能性最大的那一個。
我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拿電腦去修理店,把512G的硬碟換成一個T。
幾天之後,我發現我電腦出現了問題。插上電源電腦能用,拔掉電源電腦就用不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就開始假設。
也許跟前幾天換硬碟有關係,是不是換硬碟的時候損壞了電池?
或者是修理店把我的電池換了?
也許是充電器壞了?
也許跟硬體無關,是軟體驅動的問題?
……
我做了很多假設。
做完假設之後,就要一個一個小心求證。
比如,我下載了最新的驅動,發現不是驅動的問題。這個假設排除。
然後,換了一個新的充電器,發現還是不行,不是充電器的問題。這個假設排除。
然後,我就把電腦拿去修理店。
修理店的人先把我的電池拆掉換了一個新電池,發現還是有問題,說明不是電池的問題。
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主機板的問題了。
於是他開啟主機板,開始一部分一部分做排查。
主機板問題就是最複雜的問題了。
因為主機板是積體電路,上面有幾百個元器件,需要大量排查。
最終,他終於定位到了一個小晶片,他把這個小晶片換掉之後,問題終於被解決了。
最後,他收了我100塊錢。
而如果拿到微軟的官方修理店,可能會返廠給你換掉整個主機板,至少要收3000塊。
你看,這整個過程,就是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找到那個最可能的原因,最終解決問題。
這就是歸因。
— 2 —
知乎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做: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背後的意思,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正確歸因。
發現了一個現象,不要急著下結論,先問是不是,小心求證之後,再去問為什麼。
比如,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如美國人有創造力?
在問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應該先去求證:中國人真的不如美國人有創造力嗎?
如果沒有正確的歸因和求證,問出這個問題其實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曾經說活一句話,叫做:“為什麼 + 觀點”,是一隻危險的注射器。
什麼意思?
我舉個例子。
你看這個問題:
為什麼地球是圓形的?
你會怎麼回答?
1)這是因為萬有引力,讓所有物質儘量保持最短距離;
2)是為了讓走散的人,再相聚;
3)時間太長了,被歲月磨平了稜角。
這三個答案,你會投給哪一個?
你可能會把票投給1。但是對2和3的幽默和智慧,表示讚賞。
但是如果我這麼問你:
為什麼地球是梯形的?
你會怎麼回答?
什麼?
你不是開玩笑吧?
地球怎麼可能是梯形?
這是腦筋急轉彎嗎?
你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地球是圓形的”,你的注意力在前半部分,回答這個“為什麼”上;
而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地球是梯形的”,你的注意力在後半部分,質疑“地球是梯形”這個觀點上。
為什麼?因為地球顯然不是梯形啊!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什麼”這三個字後面跟著的觀點,就沒有那麼顯然了。
比如:
為什麼胖的人相對比較懶?
為什麼科學家都很木訥?
為什麼電子產品越來越便宜,衣服鞋子卻越來越貴?
為什麼書上說的激勵手段都沒用?
為什麼懂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愛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
胖的人,真的都比較懶嗎?
科學家,真的都很木訥嗎?
愛因斯坦,真的是到晚年改信了上帝嗎?
你其實並不確定。
但是,“為什麼”,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就是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摁在為這個觀點找原因上。
當你開始為它找原因的時候,這個觀點就已經悄悄地被“注射”入了你的大腦。
你會想:是啊,為什麼呢?是因為胖子動起來太耗能量嗎?是因為愛因斯坦看到了科學的致命缺陷嗎?
你不會質疑:誰說胖子就比較懶的?誰說愛因斯坦信上帝的?
“為什麼 + 觀點”這個句式,就是一隻注射器。
— 3 —
對“為什麼 + 觀點”這個句式的非理性反應,是人的思維模式中的重大 Bug。
而這個 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在茶水間,王熙鳳遇到了杜拉拉。
王熙鳳對杜拉拉說:
拉拉,為什麼最近老闆總是在故意針對你啊?
杜拉拉心裡一沉,心想,我怎麼沒感覺到?天啊,我太醉心工作了吧。最近發生了什麼?是老闆要重用那個新人,開始做鋪墊了嗎?
心裡翻江倒海,但是杜拉拉還是淡淡迴應一句:
哪裡。估計是最近業績壓力大吧。能理解。
你看,她自然而然地、不自覺地開始回答這個“為什麼”。
估計是業績壓力大吧。她為這個“為什麼”找到了一個答案,而完全不去質疑“老闆總是在故意針對我”這個觀點,是真的嗎?
狡猾的王熙鳳,只不過問了一個有陷阱的問題,就把“老闆針對我”這個想法,注射到了杜拉拉的大腦裡。
你想把什麼想法注射入別人腦中,把它放在“為什麼”這三個字後面,就可以了。
所以,遇到“為什麼+觀點”這樣的問題時,希望你腦海中立馬蹦出一句話: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當有人跟你說:為什麼最近老闆總是在故意針對你啊?
你要想:老闆真的故意針對我了嗎?
上次開會時他確實提到了我……(現象),這可能是因為:
1、業務需要,老闆只是在就事論事。
2、我確實有哪裡做的不好,他在提點我,我需要改正。
3、他對我確有不滿。
……
你可以大膽推測,但是一定要小心求證,得出結論之後,做出改進,讓自己獲得提高。
— 4 —
理解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理解了“大膽推測,小心求證”之後。
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為什麼發在影片號上很火的內容,發在抖音上就不火,而發在抖音上很火的內容,發在影片號就不火?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發在影片號上很火的內容,真的發在抖音上就不火嗎?發在抖音上很火的內容,真的發在影片號就不火嗎?
有沒有內容在影片號上和抖音上都很火呢?
你要先驗證這個結論。
比如,你可以去觀察那些同時在影片號和抖音發影片的大V,他們的影片內容有沒有這個現象?如果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出現的頻率是不是足夠高,高到足以對沖掉各種各樣的隨機性?
只有驗證過這個結論為真的時候,再去問為什麼。
然後,大膽推測,小心求證。
當所有可能性都被排除之後,最後剩下的那個,就算再不合理,它都是真相。
最後的話
“為什麼 + 觀點”,是一支危險的注射器。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器,是在無數電視劇裡演的那一幕,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跪在瓢潑大雨裡,對著蒼天怒吼:
為什麼,上天你要這樣捉弄我?
等一等。
可能上天並沒有捉弄你。上天在捉弄所有人。
也可能,你只是單純的運氣不好。
今天,很多人對著鍵盤奮筆疾書:
為什麼,我做對了所有事情還是輸了?
等一等。
可能你誤解了“所有事情”這個概念。
你做錯的事情,太多了。
記住:
遇到“為什麼 + 觀點”,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然後,大膽推測,小心求證。
遇到問題,只有正確歸因,接下來的一切行動,才有意義。